-
2025年5月15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召开2024年度新会员、会士、高级会士申请的评审会。其中,东莞1人通过高级会士资格评审,29人被吸收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正式会员。名单如下(按姓氏拼音排序):高级会士:李德胜东莞:29人蔡伟香 蔡玉媚 陈爱珍 陈 斌 陈国明 邓慧娟 翟国强 范 顺 冯锐峰 桂千宏 何若泉 何志良 洪 瑜 黄润巧 柯 粤李暖休 李水
05-19
-
王十月、郑小琼、柳冬妩都曾是东莞的打工者,他们以自己的文学创作成为“打工文学”的实践者和代表性作家。我们特约请三位作家,以亲历者的身份,回溯从打工文学到素人写作的文学发展脉络和精神流变,探讨新大众文艺的根源、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编者几个月前,当DeepSeek横空出世时,我听到或看到大量用AI生成的音乐、诗歌、评论以及小视频,并将这些AI生成的诗歌与人类自身创作的诗歌相对比,分析人与机器的创作之
05-17
-
按语诗者,心之语,境之映。本期作者以笔为舟,泛游于自然与幻想的浩渺烟波,绘就《傍晚奇景》与《羽衣甘蓝》两幅诗意画卷。既有古风之雅,又具咏物新意之奇,值得细细品味,共赏其妙。诗词鉴赏傍晚奇景李月好独向黄昏观晚照,峦光遮断彩虹桥。才看骤雨收云脚,又见西山着火烧。点评:首句“独向”点出孤身观景的疏离感,次句“遮断”以山势截断虹影,陡生跌宕。转结尤妙,“收云脚”状骤雨初歇之态,“着火烧”写晚霞喷薄之势,冷
05-17
-
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于2025年4月25日-27日组织会员赴茂名与茂名市收藏家协会举办了一期独特的莞茂收藏与鉴赏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加深了两地藏家的情谊,更在藏品的互鉴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乃一场文化收藏的盛宴。此行是东莞市收藏家协会秉承“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对外交流活动,它不但加强了会员与外地收藏界的交流,也拓宽了会员的收藏视野。更为可贵的是不但宣传了东莞收藏文化,
05-16
-
文艺是时代的风向标。当前,新大众文艺广受学界和文艺界关注,逐渐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文艺现象和文艺思潮。5月14日-16日,由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率队的调研组专程赴莞,通过现场采访、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形式,深入了解东莞新大众文艺实践。调研组认为,东莞文艺创作是新大众文艺的自然现象、典型样本,为新大众文艺发展提供了务实可鉴的丰富经验,将全力推动新大众文艺东莞实践样本走向全国。5月15日,人民日报
05-16
-
5月8日,2025年亚洲举重联合会(亚举联)执委会和代表大会举行。来自国际举重联合会、亚洲举重联合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举重协会以及亚洲举重联合会成员国的1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举重运动的未来发展。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周进强,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中国举重协会主席刘成亮等出席大会。石龙镇领导陈细钿、周润良率石龙代表团参加大会,在会上向来自全亚洲的举重界代表进行精彩纷呈的专
05-15
-
5月10日上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学习传达了《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评协2025年理事会暨文艺评论工作会精神,讨论新会员入会申请,研究谋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省评协主席田东江,副主席梁少锋、何威(香港)、陈桥生、申霞艳、陈艳冰、仝妍、刘定富(柳东妩)、罗丽、吴慧平,主席团成员陈建忠、程兴旺等出席会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黄栩诗主持会议。会
05-15
-
本届小梅花活动自通知发出以来,全省共收到各组别报名材料268份。其中个人节目(专业组)34人,个人节目(业余组)170人以及64个集体节目。东莞市戏剧家协会总共报送29个节目,其中个人节目(业余组)18个(19人),集体节目11个,经过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组织专家初评,个人节目(业余组)7个节目(8人),集体节目4个入围现场竞演。此次入围情况,东莞入围节目数量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现将具体剧目情况公
05-15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13日公开发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
05-14
-
2025年5月9日上午,广东楹联文化教育工作研讨会在桥头小学顺利举行。省、市楹联学会领导专家及厚街镇联教学校代表齐聚一堂,聚焦楹联教育工作,展开深入研讨,共商文化传承与发展。广东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梁健、副会长朱达明、秘书长陈腾杰,广东楹联学会会长助理,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吕文彬,广东楹联学会理事,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范雪芳,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任柏光、联教工作委员会主任刘云玲
05-14
-
“小品能容天地阔,寸毫可写古今长。”书法小品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中最古老且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史,唐代之前的书法作品鲜有鸿篇巨制。如魏晋时代的二王书法作品多为尺牍手札(如王羲之【十七帖】),尺幅之内,尽显风流,其艺术性极高,堪称传世之精品佳作,至今仍为人们学习的经典法帖。5月9日,张锡麟书法小品展开幕暨赠书仪式,在东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教学楼二楼莞草堂书画社展室举行。他的行草书作品,既得二
05-12
-
5月8日下午,阳光明媚,广东楹联学会、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及厚街镇教育管理中心、厚街镇文联一众领导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厚街镇溪头小学对该校独具特色的楹联教育工作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把脉”与“导航”。文化盛宴,领导莅临指导领导们首先漫步于校园,每一步都沉浸在楹联文化的海洋里,感受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味。一场由溪头小学学生倾情奉献的朗诵节目《兰之雅韵》,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轻轻吹拂过每一位在场者的心田
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