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线”——李志良东莞制造摄影展在中国摄影展览馆开幕
6月24日,“牵引线”——李志良东莞制造摄影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中国摄影展览馆开幕。本次展览是摄影家李志良又一个“东莞制造”主题的作品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摄协顾问张桐胜,中国摄协副主席杨越峦,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顾立群,原中国摄协分党组副书记王郑生,广东省摄协主席李洁军等领导嘉宾,东莞摄协代表团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人、中国摄协各部门负责人、媒体等百余人出席开幕式。活动由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刘宇主持。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领导嘉宾
刚从东莞工业园区调研回来的李前光对“东莞制造”有着更切身的理解。他说:“东莞制造业的发展和建设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很有代表性,置身产业园区令人震撼。制造强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广大摄影家应当对此题材深入挖掘,给予更多的关注。”随后,李前光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宣布展览开幕
东莞起步于制造,扬名于制造。一直以来,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志良十分关注地域摄影,并把“东莞制造”影像拍摄作为协会开展的一个长期性项目,致力剖析和呈现东莞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时代发展议题。本次展览呈现的作品,正是李志良在长期跟踪拍摄“东莞制造”中,试图在“中国智造”视野内对东莞制造的历史结构、艺术创造,视觉表现与城市复兴的新表达。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建市30周年之际,以当代影像艺术方式,呈现东莞制造与艺术创造重合之下的东莞文化艺术图示和精神图谱,以回应当下时代话题,为粤港澳经济大湾区的建设提出更为深广的艺术命题和社会议题。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前光(中),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右一)等领导嘉宾在李志良陪同下参观展览。
中国摄协顾问张桐胜(右一)在李志良陪同下参观展览
杜金对以李志良为代表的东莞摄影对促进中国摄影事业发展的贡献表示肯定,对李志良号召东莞摄影人担当起时代的使命,留下东莞制造时代足迹的举措表示赞赏。杜金说:“天时地利人和,《东莞制造》一经推出便大放异彩,此次在著名策展人崔波的诠释下,‘牵引线’成为了《东莞制造》的华丽升级版。”
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杜金致辞
广东省摄协主席李洁军代表广东省摄协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李志良作为一名东莞摄影人,长期在创作一线,对广东摄影事业、中国摄影事业作出一定贡献,本次“牵引线”摄影展是一次东莞制造最好的标示,标志着时代的声音。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致辞
“我相信,那些内心的影像会有想像力的翅膀。它服从于某种直觉和顿悟。在重叠、透视以及色彩、距离、层次所营造的空间与梦幻中,我想寻求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多重解读,但又难以一语中的。”开幕式上李志良表示,在拍摄《东莞制造》系列作品时,他遵循内心影像的法则,在实物与想像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机器、劳动者、产品、车间,静的物,动的人,它们构成了事物内部本身的隐秘联系,从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叙事。他希望通过对东莞制造历史结构的视觉艺术化创作和呈现,来映射和探讨“中国制造”对中国本土社会的影响塑造。
东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展览作者李志良致辞
2018年东莞作为地级市迎来了而立之年。相比于初期的野蛮生长,东莞产业形态已经转型升级为高技术机器人、智能化设备双轮驱动,或许依然是“世界工厂”,但内核已经升级为创新科技主导的智能制造。
李志良向中国摄影展览馆赠送作品
“这就是一个城市30年发展的影像截面,之所以用‘牵引线’作为展览主题,一是因为制造是带动东莞产业转型的‘牵引线’。其次是艺术家李志良先生深耕东莞,他用影像梳理东莞制造,为了城市发展提供牵引力的诠释。当志良先生用‘牵引线’来呈现影像之后,其摄影作品在这里表现时间的概念,也表现时间与空间的交叉结合,关于东莞历史的、事件的等凝重的词语就成为了摄影作品最重要的品质描述。”策展人崔波阐释了策展“牵引线”的初衷,“本次展览的真正意义在于,第一次以观念艺术的方式呈现了东莞制造历史意义,将重新书写东莞制造的冲动付诸实施。”
李志良摄影作品
据介绍,本展览自今年年初开始筹备以来,其“东莞制造”的独特主题得到众多一线艺术家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开幕当天下午,“牵引线”——李志良东莞制造摄影展研讨会紧接着举行。近20名参会学者秉持着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从艺术角度切入东莞制造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互动,激发出一次次头脑风暴。整场研讨会既具有实践上的案例示范意义,又具有思想上的开悟启示意义,有望在国内掀起了一波“东莞制造”话题讨论的热潮。研讨会由杨跃峦主持。
“牵引线”——李志良东莞制造摄影展研讨会
展览由中国摄影展览馆主办,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东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展期将持续至至7月9日。
文图 | 市摄影家协会
编辑 | 市文联网络文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