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优秀作品成果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幕

image.png

  2018年11月8日,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字博物馆、岭南画院、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岭南美术馆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优秀作品成果展在东莞岭南美术馆举行了开幕仪式。本次展览展出了近百幅优秀作品,表达了中国汉字书写的形意建构,探索出汉字艺术的新发展。

image.png

开幕式现场

image.png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2018国家艺术基金“汉字水墨”项目负责人王晓明,北大培文汉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濮列平,北大培文汉字艺术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勇,文化学者、《美术地带》总策划、《艺术地带》艺术总监谢海,北大培文汉字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潘星磊,心明书院创办人、院长王心明,广东省书协副主席、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周汉标,岭南画院院长、岭南美术馆馆长叶向明,《文化参考报》主编郑旭彬,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东莞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黄品功以及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卢翠玲、沈天红、流云等近2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晓明在开幕式上总结了《“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的课题情况。

image.png

研讨会现场

image.png

  开幕式后,还举办了题为“汉字水墨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的研讨会,谢海作为学术主持。王晓明、濮列平、王勇、潘星磊、王心明、周汉标、叶向明、郑旭彬、黄品功等有关专家和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卢翠玲、沈天红、流云及参展作者在会上发言,研讨会气氛热烈,与会导师和作者纷纷表示,“现代书法”已经诞生了三十年,从最初的“书法”概念向着雕塑、油画、装置、观念、设计、新媒体等各个艺术形态中伸出了触角,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汉字艺术”应运而生,当下世界艺术正在不断的交流与融合,汉字艺术以中国独有的汉字符号作为艺术创作思维和表现工具传递着东方书法艺术与西方视觉艺术的完美相结合,同时用更为世界化的语言去表现中国汉字艺术的魅力。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东莞是岭南画派策源地,也是全国第一个“中国书法之乡”和广东书法最高奖“南雅奖”永久落户地。东莞邓尔雅、容庚对汉字艺术的学术研究和创造,冥冥中为东莞现当代艺术的繁荣兴盛积累了一笔丰厚的艺术财富,也为东莞的汉字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会人员也抛出了东莞可否作为汉字艺术主义的倡议地和实践地的大胆设想。

image.png

展览现场

image.png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出《“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项目中导师和优秀学员的精品力作,表达了中国“汉字艺术”不断寻求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美好愿景,这次展览关系“汉字艺术”的未来,更为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image.png

  据悉本次展览从2018年11月8日展出至11月18日,东莞岭南美术馆6号展厅有参与此次《“一带一路”汉字力量--中国汉字水墨国际交流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学习的30余位师生近百件作品展出,是汉字水墨艺术在本年度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让广大市民共享当代艺术的盛宴。

  文 | 黄品功 卢翠玲

  图 | 王金春

  编辑 | 市文联网络文艺中心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11-09 16:00:50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