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北京上海学者深度研究东莞作家柳冬妩与丁燕——2018年东莞劳动者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举行

image.png

  2018年东莞劳动者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在东莞文联会议室举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打工文学思潮最早在广东形成。广东劳动者文学(打工文学)的整体崛起,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东莞打工文学创作群体的兴起与所取得的成果,成为全国打工文学领域格外闪亮的方阵,涌现出诸如柳冬妩、王十月、丁燕等一大批作家与大量劳动者文学精品。

  东莞是世界制造业名城,常住人口822万人,除本地户籍180余万人外,大约有650万人的外来人口。特殊的人口结构与社会形态形成了特有的打工文学现象。柳冬妩在打工文学方面的创作与研究,以及丁燕近年丰硕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受到了文艺界主流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他们及其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或将在中国打工文学史中被经典化。

  为研究这一典型城市文学文化现象,2018年11月24日,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东莞市文艺评论协会、东莞理工学院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南飞燕》编辑部承办的“2018年东莞劳动者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在东莞市文联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及文学创作实践者,就“东莞劳动者文学创作”及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image.png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李杨

image.png

上海大学教授、博导曾军

  出席研讨会的众多专家学者有北京大学教授、博导李杨及三位助教、博士;上海大学教授、博导曾军,深圳大学博士后杨光,以及东莞理工学院、东莞日报社、东莞文学艺术院等东莞本土的作家、评论家近三十人。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周汉标在会上致辞。东莞理工学院文传学院院长、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田根胜主持议程。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长黄忠顺主持学术研讨会。

image.png

柳冬妩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分享

  柳冬妩的著作《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对打工文学进行了全面、系统、整体的回顾和总结,探讨打工文学发展的特性、特质和特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image.png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博士沈建阳阐述对柳冬妩研究的成果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博士沈建阳撰写了一篇题为《柳冬妩与‘打工文学’的‘现代主义’转向》的学术论文,他在研讨会现场阐述了主要观点。他认为,“对‘打工文学’这个文学史范畴而言,柳冬妩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这里说的‘不可替代’,是因为柳冬妩兼具‘打工作家’与‘打工评论家’两重身份。——在‘打工文学’的发生、发展乃至‘生产’过程中,这两种身份一直互不交集。”以安子、林坚、张伟明、周崇贤、黎志扬等代表的第一代打工作家,以及王十月、郑小琼、塞壬等代表的“后打工作家”专事创作,而杨宏海、张清华、张未民、蒋述卓等职业批评家专事‘打工文学’的评论,他们为“打工”代言,为“底层”赋义。二者分工明确,共同打造出“打工文学”的盛景。——直到柳冬妩“浮出历史地表”,这种“和谐”与“默契”才真正被打破,“打工文学”的生产模式才遭到了真正的挑战。

  学者们均表示,劳动者文学是直面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面貌的文学,是“到人民中去”的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文学现象及创作潮流之一。

image.png

丁燕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分享

  东莞作家丁燕的作品在“打工文学”中独树一帜,既因为她体验和表达“打工”生活的方式,也因为她对“非虚构写作”的认同与自觉。一方面,丁燕的“工厂系列”跨越了“打工者写的打工文学”与“知识分子对打工的想象”之间的鸿沟,尝试超越左翼文学的底层想象,更加辩证地处理“打工”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另一方面,她的“非虚构写作”实践不仅为“后打工文学”的创作展示了新的可能,同时也为中国文学重建与现实的关联提供了新的启示。

image.png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博士吴琼对东莞作家丁燕的打工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博士吴琼对东莞作家丁燕的打工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论文《当‘非虚构’遭遇‘打工文学’:丁燕‘工厂系列’谈片》中,她指出,“丁燕的‘工厂系列’非虚构作品对于东莞‘打工文学’的意义并不在于她发现了某些‘新的真实’,而在于她选择深入体验打工生活的态度以及处理这些‘打工见闻’的写作方式。在此意义上,丁燕的‘非虚构作品’为后打工文学时代的‘打工文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据介绍,丁燕的“工厂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工厂爱情》即将出版。作品瞄准的是“工厂女孩和男孩们”更为隐秘的情感世界。吴琼认为,丁燕将写作延展至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感性联结实际上也是对“非虚构写作”这个“写真实”的特殊文类边界的进一步探索。“如何平衡‘主观性情感’与‘写作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拓展‘非虚构写作’可能性的尝试。”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打工文学的形成原因,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个人和社会等方面展开了各自的观点阐述,并重点评述了东莞代表性作家的重要作品。柳冬妩与丁燕等东莞本土作家,从各自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感悟等方面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分享。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12-30 18:26:07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