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10月13日至14日,“古建筑迁移与移民城市文化认同”学术研讨会议在东莞理工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东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城市文化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
学术研讨会在理工学院举行
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潘新潮,松山湖管委会副主任、松山湖文联主席曾莉,东莞理工学院文传学院院长、东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田根胜,东莞文学艺术院副院长柳冬妩,市作协副主席百定安,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谭军波、袁敦卫、许燕转、宋秋敏、吴寒柳,以及来自国家文化政策研究、古建筑研究、城市文化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和在城市文化经营方面卓有成效的实践家等约50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田根胜、许转燕共同主持。
东莞理工学院文传学院院长、东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田根胜主持研讨会
特邀嘉宾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文化研究室主任朱兵、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叶金宝、北京大学中文系李杨教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柳肃教授作了主题发言,在城市文化经营实践上做出了全国性典范意义的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昌龙先生作为评议人对上述主题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与会专家发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改变之一是人口不再受出生地域的限制,数亿民众离开了固守的地域,在中华大地上流动,向城市、向新兴的工业城市流动。这背后的国家意志与个人梦想,造就了许多中国神话。在这个背景下来看待最近十余年所发生的古建筑的异地重建现象,显然不只是“与其毁掉还不如异地保护”那样的退而求其次的被动。
考察交流
会议围绕“古建筑迁建与移民城市文化重构”、“大湾区移民与文化认同”、“移民城市与历史记忆”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实地考察了古民居迁建的一个案例“可道园”。这个基地将一批具有极高文化价值的类徽派古建筑进行整体搬迁,异地安置保护,是一项集古建筑研究、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移民城市的人们锚定乡愁的文化符号建设于一体的大型文化项目。
- END -
文| 市文艺批评家协会
图| 《城市文化评论》编辑部
文编| 莲子 雪芳
美编| 国辉 贺枝
审核| 市文联网络文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