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搭建民间工艺交流、展示平台,促进我市民间工艺繁荣与发展,由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民协主办,莞城图书馆承办的“匠心筑梦·砥砺传承——东莞市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将于11月5日(星期二)下午3:30在邓尔雅·黄般若文献陈列馆开展。
这次展览,雕刻、扎作、陶瓷、剪纸、织绣、家具等民间工艺精品荟萃。开幕当天,除了能欣赏到这些民间工艺精品外,参观者还能参与微雕、千角灯、斫琴、扎染、剪纸、草龙编织、麒麟制作、龙舟制作、刺绣等现场互动活动。
此外,开幕式当天还将进行“匠心筑梦·砥砺传承——东莞市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颁奖仪式。
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参观!
部分展品一览
《荷花罗汉床》(红木家具)
《印象汴梁城(局部)》 (艺术陶瓷)
《维吾尔族-歌舞人生》 (雕塑)
《毛泽东诗词》 (微雕)
《花开富贵喜迎春》(宫灯)
《龙舟》 (骨架彩塑)
《神兽共舞》(扎作)
《幸福樟城》之一(刺绣)
《鱼乐》(紫砂壶)
《王者雄风》(鱼皮剪纸)
《大自然之歌》 (彩色剪纸)
《小战士》(陶艺)
《触》(漆画)
《山水人家》(烙画)
《百岁牌》
《七仙女》绸衣灯公
(莞草编织)
部分现场互动艺术家代表
张树褀,男,1946年9月出生。自小在家随父张金培学习扎作技巧, 2004年在父亲指导下随父参与制作千角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第一灯”千角灯制作工艺的传承人。2003年开始,莞城区委展开对东莞千角灯的抢救行动,重新扎制千角灯。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千角灯终于在2004年8月中旬,以精致的做工和巧妙的结构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张树棋是千角灯抢救制作的主要成员之一。2015年由其带领家人开始制作新的千角灯,该灯历时10个月制作,于2016年3月在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亮相,体量比2004年制作现悬挂于莞城人民公园非遗展示馆内的那一盏千角灯更加盛大,为现存三盏灯中最大的千角灯,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灯”。2017年12月28日,张树棋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何锐志,又名何锐智,东莞市莞城人,1952年生于东莞,1970年12月应征入伍,1976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旋入陆军二师医院工作,1981年转业回莞,从医至今。幼承庭训,喜习书画篆刻。师从莞邑著名书法家邓祖颉、汪新士、胡宇基、卢秋、袁赤峰、郭建宗等先生,曾得王京盙等名家指授,精微雕,曾多次举办个人微雕作品展,微雕作品《道德经》曾荣获2016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黄鹤林,14随父亲黄庆强在惠阳、宝安、东莞等地传授麒麟制作、舞麒麟技艺。17岁组建第一支自己的麒麟队伍并开始在惠阳、深圳、东莞、潮州、香港传授。92年创建了“鹤林麒麟制作”和“鹤林麒麟队”。30多年来为东莞市清溪麒麟制作创造了大量的作品和麒麟舞节目。是东莞地区唯一一位能制作麒麟同时又能传授麒麟舞的传承人。现为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清溪镇分会会长同时兼任麒麟武术总教练,麒麟舞省级传承人。曾获麒麟制作作品:2012年获广东省麒麟制作比赛银奖。2015年获广东省麒麟制作比赛金奖。2015年获第八届广东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2015年获“岭南杯”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曾获全省麒麟舞比赛金奖十多项;参加全国麒麟舞比赛三项,获金奖,其中《南国麒麟舞吉祥》荣获中国(河南·鹤壁)社火艺术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最高奖——山花奖。
冯沛朝,国家非遗龙舟制作技艺项目市级传承人,1956年出生于龙舟造船世家,父亲冯怀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65年至1970年一边读小学,一边跟随父亲游走各村做船做帮工。对造船工作有了认识,对龙舟制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1970年小学毕业,跟着父亲在各村游走做木船与龙船,尽得父亲冯怀女真传,制作龙船技艺精湛,工艺考究,吃水浅,竞速快。1984年创办船厂大东向造船厂做龙舟,制作的龙舟质量上乘,在各村镇的龙舟扒标比赛屡次夺冠。1987年开始独立扎尺,带领师兄弟做龙船,至今已有30多年,制作龙舟约300-400条,制作的龙舟所获大小奖项不计其数。2010年开始尝试制作小型龙舟工艺品,制作的小龙舟与大龙舟的制作程序一模一样,等比例缩小非常精美,受到人们争相追捧,小龙舟工艺品制作共计120余条,细节精美活灵活现,现已远销美国、东南亚等地。
王可逊,当代斫琴抚琴兼善古琴艺术家,东莞市非遗古琴岭南派代表性传承人,曾获广东省电视人物专访金奖,演奏风格细腻文雅不失爽朗之气,曾将多部影视作品配乐改编成古琴演奏,古琴音乐作品含蓄内敛松透沉发之音色兼敦厚温润雅秀灵动之视效,复制的千古名琴绿绮台古琴,被珍藏于可园博物馆。
黄毅敏,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东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师从中国工艺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2018年被聘请为黄志伟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作品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入选奖,第十届陶瓷艺术创作设计创新作品展暨第八届广东省陶瓷艺术精品展铜奖,第二届广东省泥人节泥塑展优秀奖,市首届美术探索展入选奖。2014年接受东莞电视台芳菲文化馆栏目指画艺术专访。著有《回眸一笑》等书,诗文曾获市镇各赛大奖,散见于报刊杂志中,多篇文章收录在省级市级书籍中。
黄耀林,横沥舞草龙传承人。1950年出生于横沥镇田饶步村。曾于石龙镇就读高中,1969年至1970年,于田饶步小学任教,后在企业工作直到退休。其兴趣广泛,从小有艺术天赋,擅长绘画,各类灰塑、泥塑、浮雕、木雕制作、传统灯笼工艺制作、模型制作和草龙编织等, 2018年被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东莞“能工巧匠”称号。
王宇慧,出生于黑龙江省剪纸世家,古月斋手工剪纸的传承人,擅长手工剪纸,鱼皮剪纸以及书画,剪纸传统装裱。8岁开始简单的剪纸创做,作品风格细腻、写实,曾荣获宿迁全国剪纸艺术邀请展获特邀作品奖、入选折射丁村全球剪纸艺术展。参与古月斋创作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纪念长卷,作品被毛泽东家人永久收藏,鱼皮剪纸《荷塘雅趣》被中华剪纸博物馆收藏。2018年被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东莞“能工巧匠”称号。
杨文忠,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多年来一直从事刺绣、剪纸、雕刻等手工设计。2006年到樟木头后致力于推广刺绣与剪纸文化。他将客家文化与刺绣工艺融会贯通,独创香樟绣。
张燕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小学美术一级教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函授本科)。剪纸作品多次荣获镇、市、省、全国奖项,多次荣获“高埗镇优秀教师”“市优秀指导教师”“全国美术指导工作一等奖”等荣誉。
来源:市民间文艺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