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创意写作与东莞文学发展学术研讨会(2019)”在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学术会议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东莞市文联发起,东莞市文艺评论协会、东莞理工学院城市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并得到了国家财政专项“珠三角制造业产品创意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及东莞市文联的大力支持。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的专家学者、文艺批评家,以及东莞本土作家、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等7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分享创意写作与文化产业的经典案例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得写作也呈现出新的样态,创意生产与作家、文学教育、文化创新等都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田根胜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作家、批评家阐释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譬如如何激发作家创作热情,总结优秀创作经验,让作家创作出更具水准的作品,以及发掘具有代表性的创意写作经典案例、文化创意经典策划文案等议题都成为亟待研讨的话题。
东莞理工学院教师吴寒柳博士首先分享了她在创意写作方面的研究成果。她认为,当前开展的创意写作的培训应当从三个层面进行区分,一是针对文学创作的教育,从作家群体中遴选出一部分适合于创意写作的对象进行写作技术的培训;二是关于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写作,这也是升级版的应用文写作,更多的是从趣味取向上的变革和创新;三是关于文化创新方面的写作,这需要建立于创新性、批判性思维的长久构建才能实现。
北京舞蹈学院王柯月博士介绍了创意写作的发展历程,认为创意写作出现在高等教育中是行业倒逼的结果,并指出创意写作是为产业服务。她还重点分享了国内外文化产业与创意写作方面的经典案例。
科技人文因素与当前文学创作的忧思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并作了学术交流,他首先向北京大学李杨教授、北京舞蹈学院王柯月博士对东莞文学的关注表示感谢,并提出一条关于发展科技创意产业与人性伦理问题的话题,引发众人热议。他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如游戏娱乐消费会不断挖掘和满足人性的欲念,让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而作家需要对人的精神消遣、审美和理性之间进行反思。陈玺还希望,东莞作家群体应抱持开放、理性的心态,保持与批评家、专家学者的良性互动,促进东莞文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提升。
针对以上话题的抛出,北京大学李杨教授作回应发言时指出,这是很多人文知识分子对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普遍性忧思,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回到创意写作的范畴,反映的是作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通过文艺的原创能力推动中国文化输出的问题。李杨提出,创意写作在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还需要通过文化产品创造出具有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导向的中国故事。
东莞市文联文艺创作部主任,东莞市作协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主席胡磊向与会专家介绍了爱荷华大学进行创意写作教学的经验,并详细说明了近年来东莞作家围绕改革开放等题材创作的26个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完成情况,指出了东莞文学的优势、局限及其困境问题。据介绍,自2016年开始,东莞文联启动了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艺创作工程,截至目前,签约的26个重点项目文本或剧本创作大部分圆满完成,其中陈启文的纪实报告文学《海祭》、胡海洋的长篇小说《太阳转身》、音乐剧《香香国传奇》、报告文学《见证春天: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等作品结项面世后产生了较大反响,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研讨会上,胡磊还就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语境下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提出了反思,认为人文建设不应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受到挤压,应当将人文艺术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予以重视和加强。
探讨东莞文学发展现状及其坐标位置
会上,专家学者还就东莞文学创作与发展现状以及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和努力进行了讨论。对此,李杨教授也指出,东莞是深圳打工文学的发源地,也是劳动者文学的中心地,在跨媒介时代,东莞作家创作应考虑媒介特点。
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严前海教授、黄忠顺教授、东莞市委党校袁敦卫副教授、广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詹谷丰、知名媒体人谭军波,以及作家柳冬妩、彭争武等人都就东莞近年来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价值、意义及其努力方向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谭军波与彭争武是东莞文联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文艺创作工程报告文学《见证春天:东莞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人》的主编,他们在会上重点讲述了策划编写的过程和心得,谭军波重点分享了市场营销方面的经验。
东莞文学重大题材创作成果丰厚,得益于有东莞文联和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作协等联合推动的前瞻性统筹谋划。就在今年9月下旬,按照《东莞市文联“十三五”发展计划》《东莞市文联改革方案》《东莞文学“异军突起”战略实施方案》部署安排,《东莞文学艺术院公开征集重点文艺创作项目的启事》也正式对外发布,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本次征集活动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题材等重大主题,结合“中国文学名家看东莞”和“东莞作家写中国”等主题开展创作,其中文学体裁以长篇小说与长篇纪实文学为主。
会后,与会的专家学者、作家、批评家进行了关于建设高校与文联互动机制的内部交流,并就本次研讨会的讨论成果和互动机制建设达成了诸多共识。
- END -
文图 | 林川
编辑 | 市文联网络文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