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用联话传承文化与重述历史——曾海津、刘枫《寒溪联话》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东坑举行

image.png

研讨会现场

  12月29日上午,由东莞市东坑镇文联主办的曾海津、刘枫《寒溪联话》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东坑镇文化大楼三楼举行。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陈玺,市文联文艺创作部主任、市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胡磊,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田根胜,原东莞市作协主席詹谷丰,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导师杨星丽,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产系主任吴寒柳等来自国内的知名学者、作家、评论家济济一堂,对《寒溪联话》创作展开探讨交流分享。东坑镇镇委委员李志军在研讨会上致辞,研讨会由东坑镇文联主席高剑华主持。

image.png

市、镇文联领导与向镇、村图书馆(室)代表赠书

image.png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陈玺讲话

image.png

作者代表曾海津介绍创作情况

  作者代表曾海津首先分享了创作这部著作的初衷及写作过程。他表示,我国古代《易经》有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的思想。易经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从周易的思想来看,平仄声、上下联之间、奇数字和偶联、古代和现代等都是阴阳关系的体现。曾海津介绍,受周易思维的启迪,这本书,在内容上按八卦划分为村(社区)篇、文物古迹篇、民俗非遗篇、亭台楼榭篇、古代人物篇、现代人物篇、行业精英篇和古联赏识篇八个篇章,以包罗万象,全面立体地凸显东坑古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下的人文精神风貌。同时,联话的联学思想又不局限于东坑本土,而具有超越地域的意义。

  该部作品由曾海津、刘枫合著,全书以对联、释联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东坑风土人情,所涉题材广泛、厚重,立体地展现了东坑人文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东坑名副其实的“文化地图”,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认为:《寒溪联话》这部作品延续了诗话、词话、联话的传统,把已显式微的联话写得丰沛饱满、细致生动,复兴了楹联艺术的活力;在叙事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索性,是当下日益复杂的世界观的一种表现,也是最能体现重述历史的一种新的形式的探索。


陈玺:东坑的人文地图

  《寒溪联话》全书以对联、简介加释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东坑的风土人情。所涉题材广泛、厚重,涵盖了东坑镇古今文化名人、革命前辈、文物古迹、亭台楼榭、神话传说和当代的行业精英,立体式、全方位地展现了东坑的人文历史,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东坑名副其实的“文化地图”,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可读性和史料价值。本书完全可作为中小学的本土人文历史教材,供孩子们诵读、细读,帮助他们了解东坑,获得精神和品格的滋养。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了解楹联及联话的文学文论形式,提高其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胡磊:文化地理与人文地域的互渗书写

image.png

  两位作家创作的《寒溪联话》,是其十余年来潜心于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创作和研究的成果。作品以南方小镇东莞东坑的民间故事传说为叙事个案,通过一个个有渊源可考的楹联故事,展现了一个富具人文底蕴和市井百态的世俗风情小镇。作品中的楹联故事传说都弥漫在浓厚民俗文化的氛围中娓娓道来渐次展开,故事中人物事件与地域人文的揭示关系,从某一侧面反映了岭南文化特别是农耕文化的神秘与深邃。作品涉及的范围广,时间长,内容丰富,笔法灵活,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地记载了东坑的民间传说、姓氏源流、民间风俗、古镇风物、历史故事和现代盛景,可谓是一部东坑的民间文化史,指明了一条东坑人精神返乡的人文之路。这这对东坑民间文化的发掘、保护和抢救,意义深远。


田根胜:既承古体又立新标,寄情风物重塑记忆

image.png

  东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寒溪联话》以撰联、释联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东坑的山川风物、历史人文,是既承古体,又立新标。一是创造性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与传承优秀区域文化的使命有机融合起来,打造了一个新的跨界的面向城市文化发掘与传播的新范式,对塑造东坑城市文化新形象是有利而且亟需的。二是这种尝试是一种突破传统的叙述东坑历史、理解地方人文的手段,让地方成为某种审美对象,而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的对象。城市发展产生独特的风物景观,风物是城市的文化场域,是城市文化的人文记忆。


詹谷丰:传统文学形式之外的开拓

image.png

  《寒溪联话》是东莞作家在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传统文学形式之外的开拓,是曾海津、刘枫两位作者文学创作的新收获。楹联的历史漫长,作这一种对偶性的文学,它是民间最具有实用性的形式。它内容的丰富性,可以说无所不包。一个作家,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涉及楹联创作,但是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楹联却或隐或显地进入到他的文本内部,影响他的创作。东坑是一处楹联的家园。所有的祠堂和景点,都有前人的智慧和手迹。曾海津、刘枫两位作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衣钵,将身边熟悉的文物、人物,作为楹联的表现对象。他们创作楹联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会在时光中体现价值。


杨星丽:一部有开拓性的新联话佳作

image.png

  《寒溪联话》的编排体例有很多优点,如联语和简介分开,为我们呈现了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织与对话。极具艺术特色的有韵的、对偶的联语和无韵的散性的简介叙写构成一种结构和语言上的张力。释联部分单独化,则是对联语在艺术特色上的解析、品赏和评价,仍然属于艺术世界的一部分。再如分类法。受易学思维影响全书分八辑,与八卦相呼应,形成一个圆融稳妥的结构。其次,联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书第八辑对古联的搜集整理和赏析体现了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前七辑是编写者独立创作而成,具有审美价值。两位老师参考了很多史书、地方史料文献、儒道释的诸种典籍,真正是于万千字句中凝为珠玑。不但结撰为精妙可颂的联,而且运用了多种句型,句法上融汇了其诗词曲赋文的多种技艺。联语制作本身就是一种贡献,何况是形式多样,内容涵盖古今多方面的佳联,能为研究联语文学积聚材料,提高楹联创作和赏析水平。本书对古联话进行了拓展和创新,是目前国内难得一见的新联话力作,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这一体裁的沉着发挥,其价值可用龚联寿先生《联话丛编》前言中语“发扬流派,沾溉联坛”来概括。


吴寒柳:放置在文学史、思想史的历史视域之中的文学观照

image.png

  这次新书首发除了《寒溪联话》之外,还包括曾海津的2019年东莞文学院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文学评论集《星空与镜子》。专家吴寒柳认为,从文学意义的生产实践方面而言,《星空与镜子》这本关于东莞文学艺术的评论集,起到了一个非常充分的介绍、导览、启示的文学批评的功能,这对促进东莞文学艺术的发展,形成创作与批评的良好互动生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640.webp (4).jpg

《寒溪联话》,曾海津、刘枫/著,团结出版社出版

  此外,作者还向镇、村图书馆(室)捐赠了《寒溪联话》《星空与镜子》等新书合计200余本。

文图 | 东坑镇文联

编辑 | 市文联网络文艺工作部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12-31 10:15:47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