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9日,梅州。对于东莞、梅州两地文艺家来说,为期三天的“东莞文艺家梅州专题学习暨采风交流活动”正是一次文学上的寻根觅流之旅,艺术上的交流互鉴之旅,事业上的携手共建之旅。
本次联合采风活动,通过“互通交流文学动态、互相组织创作采风、互派师资培训交流、互访举行创作笔会、互动结对展示成果”等具体措施,深化东莞、梅州两地文学交流、人文交往及友好合作,优化、整合和共享双方城市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力促合作共进,推动两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圈,助推东莞、梅州文化强市建设。
莞梅携手联盟,提升两地文艺合作效应
梅州有“世界客都”的美誉,具有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生活中的古典”。东莞、梅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血缘相连,两地作协结对共建是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有力举措,有利于两地文学和文化形成有效对接、拓展精神边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趋势中大有可为。9月28日下午,东莞、梅州作家协会举行结对共建签约仪式。这意味着东莞、梅州市作协结成友好关系,形成文学联盟。
东莞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林玉秀表示,东莞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多元文化融合地。加强东莞、梅州两地交流学习,了解客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对于拓宽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深挖题材资源,提高东莞、梅州作家的文学创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她期望通过此次合作,共同构筑起东莞、梅州两地作家、艺术家交流的桥梁,将两地更多优秀文艺成果以互动交流形式进行展示,使文艺品牌擦得更亮、影响更大、辐射更广,使两地在与文化艺术的交融中发展得更快、更美、更精、更好。
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林汉筠表示,东莞、梅州两市,山水同频,诗文共振。本次活动让他充分认识到东莞、梅州两地文化各具特色,希望今后在两地文化互动互鉴中提升对客家题材的把握和书写。
东莞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总编辑李志良也认为,这次考察交流活动是一次寻根溯源之旅、文化膜拜之旅、携手共进之旅,相信通过两地的文化平台对接、文化骨干交往、文化理念交融,将极大促进两地的文艺创作。“我们有理由坚信,东莞市文联和东莞市作协,将继续高擎文学莞军大旗,将创造出无愧于‘双万’城市新起点的文学创作新成就。”
探寻客家文化,开启精神回乡寻根之旅
东莞赴梅州采风交流的文艺家中有多位客家人及梅州籍人士,他们通过此次采风,对客家文化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客家人,对客家文化是有所了解的。而通过这次采风,通过现场体验客都梅州的山水人文,让我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史诗,作为写诗的人,我想我更应该从诗的角度去解读客家文化的灵魂,用诗的语言去弘扬客家精神。”东莞作家胡见宇说,“未来,在我的创作中,将会更加注重客家民俗、民风、民情以及客家人客居他乡奋斗不止为主题内容的相关创作,做一个客家文化的领悟者、宣传者、实践者。”梅州籍诗人朝歌也表示,这次活动既是一次主动外出学习的机会,又是一次回乡寻根之旅。“我愿做一个莞梅文化互动交流的小旗手,贡献余生所爱。”
梅州籍作家陈广城坦言,“梅州是生我养我之家乡故土,梅城更是我大学时负笈求学的城市,是我文学梦想启航之城。时隔多年,重返梅城,我真切感觉是回到了自己的文学根据地,回到了故乡的精神家园。在三天的交流采风中,重访人境庐,又吹梅江风,听客家山歌,访民间艺人,与旧日师友久别重逢,交流文学,分享心得……忆昔抚今,别样情怀,一种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之感油然而生。”
“不同地域成长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艺生态,东莞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上面临的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是在题材上写什么的问题。”文艺评论家、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表示,每个作家的写作都有一个隐形的根据地和故乡,正如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毕飞宇的苏北水乡等,这些都化作中国当代文学版图里的动人风景。岭南文艺家、湾区作家的写作也应该凸显地域性写作,其写作的背后也应该有个隐形的根据地和故乡,譬如客家、广府和潮汕等。
深挖精神内涵,著写厚重历史人文作品
客家人是中华汉民族中一个久经沧桑又砥砺前行的族群,不管是纷繁厚重的历史还是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了今天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作家、艺术家开掘创作题材提供了丰沛的源泉。本次活动同样让东莞作家受益良多。东莞作协秘书长、诗人莫寒说:“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文化是润滑剂,更是灵魂支撑。很荣幸能与梅州的文艺家一起聆听客家山歌,探寻客家文化的源流与发展脉络。用文学的方式挖掘客家文化的内涵,是作家对客家文化的另一种解读与认知。”
东莞市作协副主席王卫东正在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沸腾的东江》三部曲,主人公“东征”“北伐”等场景描写都涉及梅州。这次采风让他第一次踏上梅州的土地,感受到了梅州深厚的历史人文、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创作时代背景,对他的创作大有益处。“我回到东莞后一定要结合梅州的素材,努力写出好的作品,毕竟作家是以作品说话的。”
赴梅州的东莞作家纷纷表示,他们将用文学和艺术的方式,深入广阔的大地和历史深处,不能局限于“一己悲欢、杯水风波”,去创作出书写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通过文艺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