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生百谷春浓时,南野风吹遍地诗。4月13日-14日,赣州市南康区作协来莞考察调研,向东莞市作协取经学习,建立结对协作关系,共同在文学领域进行新融合、新探索,助推两地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据悉,东江之水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最终流入珠江,粤赣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血缘相连”,彼此往来交流频繁。尤其改革开放后,大量江西人来东莞工作与生活,不仅为东莞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为东莞充实了大量文学艺术人才。这些,都为两地作协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期间,两地作协代表组成的考察团先后走访了东莞市作协、高埗镇九八七集团、“中国作家第一村”、樟木头文联、作协等地。其中,4月13日下午,南康区作家协会与东莞市作家协会战略签约仪式,在九八七茅台小镇举行,标志着两地作协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助推两地文学高质量发展。

战略签约,建立友好协会关系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东莞、赣州南康两地文学交流、人文交往及友好合作,促进岭南地区和赣州客家文化繁荣发展,本着取长补短、互学共鉴、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推动东莞、赣州南康结对协作,在文学领域进行新融合、新探索,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南康区作家协会主席赖华明介绍,“融入大湾区,建设新南康,争当排头兵”,南康考察团肩负践行“融湾”的使命。南康区作协与东莞市作协缔结为友好协会,是南康“融湾”、文化先行的重要体现。他认为,东莞是大湾区核心城市之一,其经济社会发展走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前列。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下,东莞特别重视文化建设,东莞作家群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跻身中国文坛前沿阵地。东莞的文学精神和创作风气值得学习、东莞作协的工作有着许多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南康作协通过此次“融湾之旅”、拜师之行,将从东莞作家身上汲取先进的文化理念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创作能力,从东莞作协上学习先进工作经验;相信通过这次的活动必将开启南康作协一段崭新的发展历程。
他表示,随着南康作协与东莞作协友好协会关系的建立,南康作协将不定期邀请东莞作协组团到南康开展创作采风联谊活动。同时也希望借助东莞作协的资源、人才和平台的优势,有更多文艺家到南康,为南康作协会员授课,帮助南康作家成长,助推南康作协发展,同时通过缔结友好协会创造全国作协异地合作的典范,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东莞和南康名作创新的智慧。
东莞市文联创作部主任、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表示,本次战略合作意义深远,有利于两地文学和文化形成有效对接,为东莞、南康作家的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变化和推进。他希望,通过战略签约,促进交流协作,增进两地友谊,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共话未来,以文为媒强合作出精品
活动期间,考察团先后参观了九八七酒文化馆、酱酒之源A1号酒库、九八七艺术馆、“中国作家第一村”“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学驻创基地”及“粤亮美文化中心”等场所,了解陈酱九八七的核心酿酒工艺,对东莞工业文明、文化强市建设和“文艺莞军”打造等方面给予高度赞誉。
活动期间,两地作协代表还先后在高埗镇九八七集团、“中国作家第一村”举行座谈会,两地作家和文艺家代表踊跃发言,交流探讨两地文学和文艺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提出深化合作的措施和意见建议,并表达了两地达成合作关系后,互通资源优势,催生出更多好作品的期待。“在东莞,有不少江西籍作家,为粤赣两地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柳冬妩如是说。东莞市作家协会理事谢莲秀向现场人员介绍了南康区的历史、人文、经济、文化概况,认为南康区有不少素材值得挖掘,期待两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能催生出更多好作品。
东莞市作协副主席彭争武表示,希望借这次“以文为媒,联姻共建”的活动和机会,加强南康与东莞作家的交流,不仅写出好作品,也以文学交流为契机,两地资源共享,共同探讨南康红木文化,民宿文化,古村落文化,以文化营造人气,带动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他期待有下次“东莞作家看南康”活动,走进南康,领略当地风光,创作出反映南康美丽与人文的文学作品。
南康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刘昭远对本次两地作家的合作交流很看好,他表示,目前南康区以文学促文旅,正在实施红薯小镇、诗词小镇项目,其中红薯小镇一期计划于五一试营业。热忱欢迎东莞作家来南康采风,以文学的形式实现湾区与老区的深入交流,两地作家文艺家以笔以书为媒,开花结果,深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