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特写|东莞文联有了“新空间”

四月的东莞,满眼翠绿,万物生长。高温天气也做好了准备,随时抢跑。

已迈入古稀之年的郑祖任,早早便收拾好自己,趁着清晨的些许凉爽来到了东莞市文联办公大楼。郑祖任曾担任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会长,最近和协会成员们为了即将问世的展览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上图右边为郑祖任。上图右边为郑祖任。

往年各大协会成员要是碰面开会,需要提前和文联预定会议室,从去年开始有了新变化。2022年,东莞市文联将一楼闲置场所重新规划、改造为一个综合性专业艺术空间——“东莞文联文艺空间”,还充分利用文联办公大楼的有限空间,为下属20个文艺家协会配备了20个活动室。

郑祖任和协会成员在活动室内将一件件藏品铺陈开来,细心地清点并记录在册,“有了活动室,我们便有了‘阵地’,只要一通电话,大家就能在这里碰头。”

协会有了创作“新阵地”

“以前很清闲,现在很忙碌”,自去年9月份以来,大多数东莞市文联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来看展的市民多了,协会成员“回家”的次数也更频繁了。

上午10点刚过,美术家协会活动室便传来刘浩打电话的声音,刘浩是东莞市文联秘书长、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相比其他协会成员,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于是一大早便出现在活动室中等待约定碰面的成员们。

电话刚结束,刘浩便等来了另外两位成员,“颜色可以再调整一下。”在活动室内的茶桌上,刘浩一边泡茶一边给一本即将出版的画册提意见。刘浩对现在协会的单独活动室很满意,“肯定是方便很多,一直以来都是三个协会一个办公室,办公室归根结底还是办公的地方,肯定没有活动室方便。”

“虽然文联给20个协会都分了工作室,但每个工作室都是成员们自己设计装扮的,各具特色。”东莞青年作家、供职于东莞市文联的许晓雯将文联大楼的变化看在眼里,对各个活动室更是了然于心。

戏剧家协会活动室内搭建了一个小小的舞台,前不久举办过‘脱口秀’表演公益培训班;民间文艺家协会活动室融入了很多非遗元素;舞蹈家协会活动室除了一张大办公桌,还有挂满墙壁的重量级奖项;进入音乐家协会活动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手风琴’屏风……

改造文联办公楼,提供活动室的初衷是解决各协会办公场地短缺的问题,同时也让各个文艺家协会拥有一个专属的活动创作空间,可以不时组织开展一系列文艺创作、艺术交流、文艺理论研讨、文艺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不久前提到过:“如果文联‘艺术空间’是客厅,这些活动室就是卧室,这样东莞市文联这个家才更完备,更温暖,让文艺工作者常回家看看。”

如今,在文联各大协会精心装扮的活动室内,成员们为了即将举办的活动、即将产出的作品齐聚一堂、有商有量,一幅热闹且充满人气的图景,让张彤飚的期待有了着落。

艺术有了展示“新平台”

一直以来,文联都像是一个“清水衙门”,“关起门”来搞创作是常有的事。“彤飚书记来了以后,文联有了大变化。”许晓雯说。

以前,文联一楼的侧门虽然也会打开,但不是主要入口,现在,在这个不明显的门口安排了一位物业人员,这是为了接待进来看展的市民。

今年3月,“凝视与对望——广东当代女性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在东莞文艺空间开幕,随之而来还有一系列对话评论活动,“前几天还有企业组织十多名女员工前来看展。”许晓雯告诉记者。

去年9月揭牌以来,东莞文艺空间接连策划、举办了“东莞篆刻作品邀请展”“吉庆年年——陈湘波迎春作品展”两个大型原创展览。“东莞篆刻作品邀请展”已经走出东莞,先后在江门、潮州等地展出,而“陈湘波迎春作品”更是在春节期间“圈粉”东莞市民。

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委会顾问、中国美术馆原党委书记钱林祥参观文艺空间时曾说,“东莞市文联把闲置空间充分利用起来,用来打造一座艺术家与市民沟通的‘桥梁’,展示艺术家最新艺术创作的同时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城市艺术品的魅力,这个主意很好!”

实际上,东莞文联大楼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莫伯治工作室的作品,虽面积不大,但小巧精美,内有别样景致。站在一楼天井处仰头而看,四季景色不同,春季生机勃勃、夏季鲜花烂漫、秋季落叶阵阵、冬季静谧安详。

基于这种美学基础,张彤飚带领文联团队对内部空间的改造便更有信心。如今的文联,扮靓了“屋子”招待客人,文艺空间内不仅有优质的展览,还有多功能会议室。“虽然累,但是看到现在变化这么大,我们都很有成就感。”许晓雯说。

不久前,在东莞市文联旁边,新开了一家网红咖啡店,许晓雯发现这家店很受年轻人欢迎,“我和老板也打了招呼,大家以后要多多照应。”许晓雯说在文联对着咖啡店的那面墙,准备打上“文艺空间”展览的广告,“想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文联。”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4-17 15:29:55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