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蜿蜒而下,流经东莞桥头镇,变得平缓温和。每逢盛夏,桥头处处是荷风莲韵,吸引多少文人墨客来此轻舟泛水,领略岭南水乡的风光与灵气,也同时造就了桥头的文学盛名。
在粤北清远阳山县,随处可见层峦叠嶂、怪石林立。与东江过境的东莞水乡景观大有不同,这里不仅是广东第一峰的所在地,同时也因为唐代韩愈曾在此为官一方,让阳山成为“鸢飞鱼跃”自由畅想以及“文以载道”思想的原乡之一。
岭南的山与水,在阳山县与桥头镇呈现得各具典型,两地相距近三百里并无地理接壤,但文学和艺术的纽带,将山与水的情谊,汇聚在了一起。
4月29日下午,“清远市阳山县文联•东莞市桥头镇文联文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阳山县政府大楼举办,两地还签署了“东莞市桥头镇文联·阳山县文联文艺高质量发展扶持框架协议”。
中国作协会员、市文联创作部主任、市作协主席胡磊,东莞广播电视台总编辑、新闻高级编辑、作家李志良,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镇文联主席罗锦雄,以及清远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林永泽,中国作协会员、清远市作协主席李衔夏,阳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俊斌,县文联主席戴苏平,县作家协会主席方卫新等,与两地作家、文艺工作者参加座谈会并展开交流。
东莞桥头作家深入阳山县采风交流
4月29日下午,来自东莞桥头镇与清远市阳山县多位作家、艺术家一道到阳山贤令山摩崖石刻等地采风,了解阳山韩愈文化。据阳山县韩愈研究会副会长黄远奇介绍,一千多年来,为纪念韩愈,阳山县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景韩文化景观,主要有贤令山摩崖石刻、韩文公读书台、韩文公钓鱼台等,目前全国仅存的4个韩愈石刻碑文,阳山独占其三。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因上书为民请命,激怒皇帝,由监察御史贬为阳山县令,由此成为阳山县有正史可考的第一位县令。北宋《新唐书》中记载他“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阳山人民在韩愈离任后,更将其读书讲学的牧民山改为贤令山,以纪念韩愈的功绩。
在采风交流中,东莞市作协主席胡磊表示,长期以来,清远与东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人文相通,推动两地文艺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于两地的文化根脉和人才构成,坚持守正创新,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韩愈给阳山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值得东莞作家文艺家深入了解,感受“文以载道”思想的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
桥头镇塑品牌抓精品,文艺力量“异军突起”
在29日下午的座谈会上,阳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俊斌介绍阳山近年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阳山县文联主席戴苏平介绍阳山县近年文联工作情况。两地文联还互赠了各自编撰出版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出版书籍。
桥头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镇文联主席罗锦雄介绍了桥头镇近年来文化发展成果概况。他指出,桥头镇文联以服务文化名镇和文化强镇建设、助力文化强市建设为出发点,在加强文艺基地培育、壮大文艺队伍、提升创作能力、铸造文艺精品、加强文艺传承等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一直以来都是东莞市文化氛围最浓郁、文艺创作最繁荣的镇街之一。
据悉,桥头镇始终把品牌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以品牌为引领推动文学艺术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策划打造了“东莞桥头荷花节”,系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品牌知名度逐年提升;打造了“中国小小说特色文化品牌名镇”,编辑出版《荷风》小小说杂志,迄今300余篇《荷风》原载作品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荣获中国品牌内刊“优秀期刊奖”、中国品牌内刊百强、第四届全国文化(群艺)馆期刊交流展示“2021年度期刊奖”等荣誉,并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桥头被誉为全国小小说的“桥头堡”,并以全国小小说的“桥头模式”蜚声省内外;桥头镇与东莞日报社、东莞市作家协会联袂重磅打造“荷花文学奖”,该奖是东莞市目前唯一的最高纯文学奖,被誉为“既有高原,又有高峰”“是一个有气度、有高度的文学大奖”。通过这些品牌文化赛事和品牌文艺活动,桥头镇文艺实现“异军突起”,文艺事业正在高质量发展。
创新文艺结对合作模式,促进两地文艺繁荣发展
对于桥头镇文联与阳山县文联进行结对促进的合作模式,中国作协会员、清远市作协主席李衔夏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研究中国传统文学,必然绕不开“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而要研究深入韩愈的文学成果、思想根源,离不开他的人生经历。了解韩愈的人生就必须深入走进他所经历的每一个人生的驿站,那么阳山,则是必须到达的一个目的地。
“如果说阳山因为有韩愈而进入中国古代文学史,那么东莞则是可以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因为打工文学的重要的源头就是在东莞。”李衔夏说。
正如李衔夏所说,东莞的文学版图中,桥头镇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代表。桥头镇文联在注重文化品牌打造的同时,不忘狠抓文艺精品创作,最近5年来共获得1000多个奖项,8000余件作品在各级媒体报刊和平台刊播。文学创作方面,出版了《十年芳华•东莞小小说精选》《骤雨中的阳光》《蝴蝶》《烽火坪石》《邓盛仪•家国情怀赤子心》等120多部精品图书。莫树材、詹文格、莫小闲、张俏明、刘帆、刘庆华、谢松良等桥头作家都先后获得“荷花文学奖”。
清远市文联副主席林永泽在座谈会上表示,在全省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东莞市桥头镇文联与阳山县文联签订文艺高质量发展扶持框架协议,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乡村进行战略文化振兴的具体行动。
林永泽认为,此次扶持协议的签订,必将进一步推动两地文艺界加强交流、扩大合作,有效促进两地文艺繁荣发展。希望双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方向,在文化交流、人才培训、品牌建设、精品创作、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对接交流,加强联创联建,定期分析研判,强化帮扶指导,不断开发和发挥双方文艺资源优势,提升文艺创作水平,推动两地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丨桥头镇融媒体中心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