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夏浅胜春,草木竞发。立夏节气的广州南风和煦,一派生机勃勃。
5月8日,“新定位、新机遇、新使命——共建人文湾区,推进文艺交流合作”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以及特邀的全国知名专家近200人共聚一堂,汇聚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事业高质量、高水平融合发展的强大力量。
本届峰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以及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文联协办。
讲述湾区新征程上“春天的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实施以来,通过重大文化活动树立湾区文化标识、联合攻关创作湾区特色作品、广泛交流营造湾区文化氛围,人文湾区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近年来,广州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强文艺创作、表演、研究、传播,深入实施岭南文艺精品工程,擦亮广州“诗词之都”等文艺品牌,奋力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筑就广州文艺新高峰。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新山介绍,广州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中心和湾区核心城市,在共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共同体,推进人文湾区建设中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他期待,此次峰会有力推动大湾区各城市文化文艺交流合作更加深化,推出更多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精神文化风气的高质量文艺产品,更好地讲述大湾区新征程上“春天的故事”。
“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随着粤港两地恢复正常通关,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交流,是香港文联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表示,香港文联不仅是连接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香港文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除了加强两地交流外,香港文联还策划了一系列培训项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香港文联将积极与大湾区各伙伴城市合作,开展更多、更广泛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不断丰富和提升香港的文化软实力。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湾区城市的文艺界和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题材和新的空间。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梁华表示,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将继续带领澳门文艺家讲好“一国两制”澳门实践新故事,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参与人文湾区建设,融入中国文艺家大家庭。他建议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专项基金,对重要艺术创作和交流项目予以适当的资金支持和扶植。
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交流互鉴,增强湾区文化软实力,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题中之义。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文艺发展道路,同时也要借鉴世界其他湾区的经验;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通过新的文艺创造与文艺传播,向着人文湾区、艺术湾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的目标进发,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
李劲堃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的目标愿景:一是共担文艺发展神圣职责,构筑湾区人民精神家园。二是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良好文艺生态,培育湾区人文精神。三是共创文艺互鉴融通高地,建设大湾区全球艺术中心。他提出进一步的行动倡议,包括共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共同开展湾区各类文艺活动、擦亮湾区高水平文艺品牌,共同推动湾区“艺术之城”创建工程,共同描绘湾区文艺高质量发展蓝图、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指数”蓝皮书。
广东省委宣传部有关领导表示,未来,广东将整合粤港澳三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以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计划为引领,打造更多具有岭南特色、湾区风格的精品力作,继续探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融合的新途径、新平台,纵深推进人文湾区建设。
湾区文艺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诉求
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提出,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这一传统文脉,是“塑湾区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广州将着重推进“四大”文脉传承工程:分别是红色文化弘扬工程、岭南文化赓续工程、海丝文化传播工程、创新文化引领工程,进而形成建设“人文湾区”的内生动力,提升大湾区文化艺术资源的号召力和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认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能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大湾区文艺’是承接岭南近代对现代化追求精神与魂魄、又具有新时代对中国式现代化诉求的文艺,是富有生产性的、富有召唤性的文艺新形态,它着眼于构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特质。”在广东省作协主席、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主任、教授蒋述卓看来,中国式现代化的诉求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中的融合与创新,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在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的追求中求得共识;二是在文明形态转型中求得共识;三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创造大湾区文艺的生态文艺图景;四是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处理中展示大湾区文艺的未来图景;五是在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中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艺表达途径。
“粤港澳大湾区必定会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与融合中,创造出文艺的累累硕果。”蒋述卓期许道。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香港会员分会主席、香港影评人协会荣誉会长何威则认为,大湾区建设担负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建设,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命。区内每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基础、人口结构、文化历史等背景都不尽相同,需要根据自己城市的特点、基础及优势,实现自己发展建设的最大效益。他建议,以粤文化中已具有海外影响力的代表性文化品牌为基础,共同建立大湾区文化品牌。
8家文化企业加盟峰会新成员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发展成员单位暂行办法》,本届峰会创新体制机制,在以广东省文联和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9市文联为创始成员单位的基础上,吸收香港艺术发展局、澳门基金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广州市南沙文化会、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咏声动漫股份有限公司、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粤港澳大湾区著名文化企业为成员单位,并为新成员单位颁发牌匾。
峰会期间,主办方将组织部分新成员单位代表和湾区文艺家代表交流发言,分享平台资源与合作项目,并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研究项目。作为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届“光影魅力”湾区电影合作论坛,“绿美湾区”美术作品邀请展近期在广州举办。主办方还举办“新时代湾区的诗歌图景”诗歌论坛,邀请中国作家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原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振振等著名诗人,与大湾区诗人、学者一道,共同探讨大湾区诗歌的发展前景,推进广州“诗词之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