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7日至9日,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在广州举行。会议以“新定位、新机遇、新使命——共建人文湾区,推进文艺交流合作”为主题,深入研究探讨湾区文艺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问题。本届峰会由中国文联指导,广东省文联、广州市文联主办,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和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市文联共同参与。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新定位 新机遇 新使命——书写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大文章》的主旨报告。以下为报告全文。
新定位 新机遇 新使命
——书写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大文章
广东省文联主席 李劲堃
正当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际,我们在风景如画的白云山下,举行第2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共商湾区文艺合作发展大计,正逢其时,意义重大。
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实施,催生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开启湾区文艺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着力“发挥大湾区中西文化长期交汇共存等综合优势,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合作,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粤港澳三地同属一个湾区,同属岭南文化,地域相近、文脉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具有文化交流交融得天独厚的条件。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交流互鉴,增强湾区文化软实力,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题中之义。
2021年10月,经国务院港澳办批准,在中国文联指导下,我们在珠海举办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正式创立。粤港澳三地文艺界第一次以文艺工作共同体的形式,合力推进湾区文艺交流交融。这是湾区文艺界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共建人文湾区”要求的具体实践。
两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峰会机制的积极作用,相继培育和发展了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民间艺术展、粤港澳大湾区杂技艺术周、粤港澳大湾区暨穗港澳台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粤港澳大湾区曲艺文化周等品牌活动,推动建设深莞惠与港澳文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珠海与澳门签订文艺战略合作协议等。我们在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合作联动的同时,不断探索湾区文艺交流、东西方文明互鉴、粤港澳民心相通的方式与路径。
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湾区文艺肩负着中西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新使命
2022年10 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战略指引,也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广阔的空间。
20世纪30年代,随着纽约经济实力超过伦敦成为世界级大都市,其文艺也随之产生扩张力,继而取代法国巴黎成为新的全球艺术中心。纽约湾区集聚众多具有先锋意识的艺术家,以新的观念、新的形式走向全球艺术生态链的顶端,成为影响全球艺术观念的重要输出地。事实上,同样作为世界级湾区的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既是全球的经济高地,同时也是产生新的艺术观念、新的艺术形态的集聚地,以丰富的艺术形式为其价值观塑造服务。
根据这些湾区经验:我们在构建粤港澳新的湾区形态时,一是培育面向全球、高度开放的艺术生态,营造文艺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二是构建发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湾区文艺发展奠定稳固基石;三是聚焦艺术经济集聚发展,为湾区文艺创新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四是建立健全高效的跨界协调机制,为湾区文艺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资金和制度保障。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文艺发展道路,同时也要借鉴世界其他湾区的经验。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整体进步,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的终极愿景,就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价值旨归。我们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通过新的文艺创造与文艺传播,向着人文湾区、艺术湾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的目标进发,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之问。
三、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定位,把握湾区文艺合作发展新机遇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全新定位,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大湾区将可能成为全国最具引领作用、最能占尽先机的区域,意味着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将成为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促进文艺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
“人文湾区”不仅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开放性并有着巨大生命力的崭新理念,更是一个富有实践性、开拓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启动的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让粤港澳大湾区文艺高质量交流交融未来可期!我们要立足新定位,把握大机遇、写好大文章,粤港澳携手把湾区文艺的广阔空间、无限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我们郑重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的目标愿景:
首先,共担文艺发展神圣职责,构筑湾区人民精神家园。切实履行“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时代使命。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文化价值观的能力,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筑牢湾区发展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其次,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良好文艺生态,培育湾区人文精神。以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为核心,以文艺交流融合为抓手,共建湾区文艺生态,培育人文湾区发展共识、价值共识,通过湾区文艺融合推动新时代岭南文化创新发展,推动湾区人文精神与湾区产业经济、商业形态、文化消费、生活服务等场景融合,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软实力支持。
第三,共创文艺互鉴融通高地,建设大湾区全球艺术中心。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构筑世界文化互鉴融通的高地。支持文艺融入时尚产业、会展经济、高端文化消费等,重视艺术产业的培育壮大,激活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推动湾区文艺融合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完善面向全球的文艺人才引进与交流互动的协同机制,形成文艺人才辈出、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为强化峰会创始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联络与合作,形成由省文联牵手各地文联具体运筹组织,凝聚包括湾区各文艺组织、文艺团体、文化企业等在内的各方力量,从体制和机制、制度和政策、活动和项目、作品和人才、舆论和氛围等方面,共同推动湾区文艺创新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此,我们提出进一步的行动倡议:
一是共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定位是建设大湾区文艺组织、团体、机构交流合作、分享机遇、共迎挑战、驱动创新、展演展示的共建共享优质平台。我们要做大做强峰会这一机制平台,整合湾区文艺力量,发挥文艺在大湾区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大力推动文艺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用文艺包容力有力地聚集世界人才,吸引世界投资者、消费者、创造者的眼光,不断提升湾区文艺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是共同开展湾区各类文艺活动,擦亮湾区高水平文艺品牌。强化精品意识,盘活大湾区现有文艺资源,诸如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大剧院、音乐厅、舞蹈室、非遗馆,等等,整体规划共同联动,打造立足大湾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不同艺术门类展示平台。聚焦以人为中心的文艺联动,推进品牌化的各类展演赛事活动,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艺术活动统筹平台和预申报制度,把项目规划、发布、申报、评审、协调、落实一体推进,真正推动形成一些有成果成效的高水平艺术活动。根据目前情况,可以选取美术、音乐、戏剧、曲艺、杂技等基础条件好的艺术门类重点打造。举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美术展览,大湾区音乐活动周,粤港澳粤曲演唱展演等活动,将戏剧品牌活动覆盖至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组织“粤港澳青年艺术家湾区文艺行”活动,在高水平的艺术交流活动中提升能力、激发灵感、增进认同。精心遴选、高水准建设文艺人才交流培训基地,以丰富、生动的形式,打造各门类艺术人才交流合作的世界性平台。
三是共同推动湾区“艺术之城”创建工程。以世界一流为借鉴,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共创大湾区城市“艺术之城”。支持湾区城市基于自身文艺传统的独特禀赋,将城市文化传统、特色文艺发展融入城市品牌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岭南文化因素,融入城市景观和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设计,培育特色文艺品牌,打造特色文艺平台,用好香港知名文化交流平台和“文化IP”众多的优势,澳门中西文化交融交汇的特点,以及广州所提出的诗歌之城、江门所推动的舞蹈之城、东莞所推进的音乐剧之城等思路设想,合力培育富有特色、活力旺盛、品质一流的“艺术之城”湾区城市群。
四是共同描绘湾区文艺高质量发展蓝图,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指数”蓝皮书。整合粤港澳三地文艺文联组织、研究机构及高校的专业研究力量,开展专项调研,摸清家底,研究制定湾区文艺合作行动计划,为湾区文艺合作高质量发展明确目标要求、方向路径,提高实施效率。加强对湾区文艺交流合作的动态监测,跟进研究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编制“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指数”蓝皮书,将指数的发布作为每年峰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湾区文艺的未来在于青年。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湾区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我们要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文艺工作者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他们与内地文艺工作者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引导湾区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多出精品、多出人才,让湾区文艺发展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顺应历史大势,紧抓时代机遇,为湾区文艺高质量发展奋勇当先,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繁荣兴盛汇聚强大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艺的华彩篇章。
资料来源丨广东文艺网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