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由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新世纪出版社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原创儿童文学·东江谣》(以下简称《东江谣》)乌尔都语版权输出签约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广东展台举行。
此次乌尔都语版签约仪式,将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类作品引入巴基斯坦的童书市场,促进中巴民间的人文交流和出版合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向海外传播粤港澳大湾区的声音
据悉,BIBF是世界第二大书展,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也是亚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书展。本届BIBF,共有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家中外出版及相关机构到北京参展,广东展团共举办了6场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历届举办活动次数最多的一次,也是《东江谣》多次参加的书展中规格最高的一次。
《东江谣》是由粤港澳大湾区作家谢莲秀、香杰新创作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是一部现实题材儿童长篇小说,以东莞东江沿岸的村庄为背景,以中国传统的龙舟文化的兴衰和传承为主线,讲述了几位岭南少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之间的动人故事,极具岭南特色。
在《东江谣》乌尔都语版权输出签约仪式上,南方出版传媒副总经理、副总编辑肖风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开放的创作环境、优秀的文学创作队伍,在文学创作上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东江谣》就是一部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时代优秀儿童长篇小说,是为广大小读者奉献的一部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东江谣》乌尔都语版权的签约,是中巴两国在文化领域友好往来、通力合作的行动典范,是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益探索。
新世纪出版社总编辑翁容也表示,新时代必须要向海外小读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少儿出版社的光荣使命。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精神的愉悦,更应该是充满“爱”的文学,是“真”的文学,是“美”的文学。《东江谣》古雅清新的诗意语言中充满了对传统的仰望和对自然的敬畏,让传统的岭南文化在现代的粤港澳大湾区熠熠生辉。如今这本书即将输出海外,让更多的儿童听到来自中国岭南的声音。
儿童视角生动呈现东莞记忆
据悉,《东江谣》也是东莞首部以改革开放为大背景,描绘岭南水乡的发展变迁以及对生态自然、传统龙舟文化的守护,并融合东莞乃至岭南水乡人文风物等元素的长篇儿童小说,是东莞文联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创作签约项目,2019年列入新世纪出版社重点出版选题,并入选广东省委宣传部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原创儿童文学项目”。
“本书的另一作者,是生长于东莞的管理学博士、儿童文学作家香杰新,曾在环保领域工作十多年。2017年盛夏,两位作者开始着手构思纲要,并深入采访了东莞的历史文化学者,水乡传统龙制作工艺传人,解读岭南民俗文化和生态人文等,摸索内在的肌理与脉络。经过长时间的考察、访问、探寻和追踪,历经三年精心创作而成。”谢莲秀告诉记者,写作前他们做大量的采访调查,广泛搜集各种素材。期间为了深入了解东江的历史与人文,更好地展现岭南水乡文化和莞邑特色,他们进行了长时间扎实深入的采访、体验,足迹遍布东江源头、沿岸及下游东莞水乡等区域。
据悉,除了融入浓郁的岭南风情、水乡底蕴、龙舟民俗等内容,谢莲秀、香杰新还给《东江谣》注入了鲜明的时代内涵,通过少年儿童的视角,描绘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中的变迁、发展、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心里和思想变化,并延伸出源头的生态之美、岭南水乡的人文之美,呼唤人们的家园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
对谢莲秀而言,创作《东江谣》既是她一种身份的转场,从原乡的文化记忆,转到岭南的场域上来,也是她对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的一次探寻。对香杰新而言则是一种回望与呼唤:“潜心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回望时代的发展历程和巨大变迁,呼唤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的生态环保意识。”
目前,作品同名儿童题材电影正在筹拍中。电影出品方、联合摄制方将整合国内优势资源,集合专业精良团队,打造出一部反映东莞本土题材的优秀电影作品,向广东、全国乃至海外传播东莞和岭南的水乡文化,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市文联文艺创作部主任、市作协主席胡磊表示,“《东江谣》这部作品是东莞市第一个文学与影视联姻互动的实验性文本,第一部整合本土文艺资源力量与本土题材元素创编摄制的本土原创影视作品,第一次探寻粤赣两地客家文化与岭南文化重要源流关系的创新实践写作文本。”
业界人士广泛肯定
《东江谣》立意深远,既体现了时代主题,又融入了东江流域独特的客家文化、岭南文化,是部扎根本土、扎根生活的现实题材力作,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肯定和肯定,为东莞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国伟认为,《东江谣》将儿童的成长和当今中国大时代的变化并置,写出了时代更迭的对比和传承。作品具有深厚的现实感和地域性、时代性,让其与大多数以艰难曲折、苦难抗争、自强向上为主线的儿童成长小说有了不一样的面貌,是一部有创新亮点的儿童“成长小说”。“作者在文学建构中,并没有停留在儿童成长这一话题,而是通过对时代变迁、生活细节,以及对人情世态、地域文化特征的捕捉,在某种意义上建构了东江地域的文化形象和人文本质。”
“这也正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值得思考的课题,如果这些可贵的东西都没有了,城市经济再发达,又有什么用呢?”深圳大学教授南翔表示,两位作者的良知不仅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上,更体现在对与人类与同呼吸共命运的地球生态环境的深情关切上。从这个意义的来说,《东江谣》的出现,不仅是一种地域文化、文学的呈现,更是呼应了这个时代,回应了这个社会,在当下这样一种全球变暖的情境下,作出的一种文学的切入、文学的呐喊、文学的回望。
青年评论家高君渡认为,《东江谣》虽定位为儿童文学作品,但其审美空间却因“坚韧的诗意”而显得广阔和厚重,“这种诗意,一是源于对传统的仰望,二是源于对自然的敬畏。作品前半部分主要围绕东江流域传统文化的图腾龙船而展开,后半部分主要着眼于东江的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两条线索看似相互疏离,但最后两章两者汇聚成流,浑然一体。”
《东江谣》同名电影编剧兼导演李皓说,“原著作品厚实,有扎实的功力,且浓郁的岭南民俗风和画面感扑面而来,令自己怦然心动,也激发了创作激情;著作的立意和选题很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聚焦母亲河东江、生态环保以及岭南水乡人文风物。”
谢莲秀,赣州客家人,现居东莞,资深编辑,儿童文学作家,发表、出版作品达100余万字,作品以儿童文学和散文为主,已出版《暖村》《乡村的歌谣》《东江谣》等专著、合著共七部,其中留守儿童题材长篇小说《暖村》入选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作品曾获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童谣征集比赛一等奖、东莞市委宣传部文学艺术精品奖等,系东莞文学艺术院第二届创作项目签约作家,东莞市作家协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香杰新,广东东莞人,经济管理学博士,广东省作协会员,作品见诸于《少年文学报》等刊物。已出版童话《嘟嘟小肥猪》《愤怒的鱼儿》和长篇小说《雨水滴答滴答,石头开满花》《东江谣》(合著)共四部。作品先后获广东有为文学奖儿童文学奖、广东省首届好童书奖、东莞市文艺精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