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7月8日做客东莞,带你探寻博物馆之美

宏伟的建筑、独特的藏品,博物馆是国家与城市的骄傲。博物馆之美,究竟美在何处?当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遇见被称为“博物馆之城”的东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7月8日(周六)19:30-21:30,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将邀请陈履生做客东莞,以《博物馆之美》为主题,在东莞文联二楼礼堂现场与广大文艺工作者对话交流,一起探寻博物馆之美。

东莞拥有博物馆53家,其中国有博物馆17家,非国有博物馆36家;在文化文物部门备案的博物馆18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10家,列全省第二,其中鸦片战争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观众量居全省、全国前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今年以来,东莞聚焦文化强市建设目标,重点强化对53家博物馆展览的统筹力度,持续推动东莞“博物馆之城”高质量发展,以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文化自信,为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文化滋养。

陈履生在其著作《博物馆之美》中说:“博物馆是一个文明的会客厅,是一个城市的思想和大脑,是一个博物馆爱好者念兹在兹的器物碰撞历史的回响。”

陈履生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他的职业生涯与博物馆密不可分,在30多年里寻访了全球数百家博物馆,思考博物馆的收藏之美、展览之道、运营之伤、建筑光影、与人的关系……《博物馆之美》是他记录的思想火星儿、灵感点滴,是漫漫求索的“理想中的博物馆”。

30年来,陈履生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的实践,从收藏、策展、运营等角度描绘了“理想中的博物馆”;作为艺术家,他拍了数以万计的博物馆摄影作品,以摄影讲述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建筑与光影之美;作为普通观众,他感叹于伟大的历史遗存,流连于博物馆艺术品商店、咖啡馆,也被博物馆志愿者的热情打动……

陈履生认为,博物馆是文明社会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它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它代表着累积文明成果的水平;它连接着公众的文化需求而成为当代社会中公众的文化依赖,这就是博物馆、美术馆的魅力和美之所在。博物馆给所在的城市奠立了一个文化的地标,成为城市的文化窗口,成为大学的一张名片。在一个实体建筑的博物馆中,每一件文物与艺术品都关乎着历史与艺术。这里是文物和艺术品的家,这里是供人们瞻仰和欣赏的殿堂,文物和艺术品因博物馆才有了特别的尊严和尊崇。

据悉,此次“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活动是东莞文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将有力帮助东莞文艺工作者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髓,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创作激情和活力,从中华文明中汲取素材、提炼精髓,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大力发展文艺事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东莞文学艺术界责无旁贷、使命光荣。今年,随着文化强市赋能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吹响,东莞市文联作为党领导的群团组织、文艺界的人民团体,肩负的文化建设的使命不言而喻。“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是东莞文联推动文化强市建设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涉及文学、诗歌、美术、书法等领域,邀请国内多名学者名家现场交流分享,为东莞文学艺术创作送来了源源不竭的灵感与动力。东莞市文联表示,将紧紧围绕文化强市建设,继续打造高端文艺品牌,引领高雅文化追求,重点打造好品牌活动“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邀请名家看东莞、讲东莞、写东莞,将东莞文学艺术和文学艺术家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相关链接】

“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讲座

时间:7月8日(周六)晚19:30-21:30

地点:东莞文联二楼礼堂

主题:《博物馆之美》

嘉宾介绍:

陈履生,198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古典美术编辑室主任,中国画研究院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2011-2016)。现任中国科技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博物馆馆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吉林艺术学院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所所长。兼任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湖北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建有“陈履生美术馆”(常州,三亚,扬中,合肥)、“油灯博物馆”(扬中、常州)汉文化博物馆(扬中)、竹器博物馆(扬中)。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注意:报名成功后,届时会有专门短信通知您,每人最多五张票。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6-30 15:31:58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