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东莞荷花文学奖:18载高标准评选年度文学作品 构成了一部小小的东莞文学史

6月28日,第九届东莞荷花文学奖颁奖晚会在桥头镇举行,这是东莞两年一届的文学盛事,旨在擦亮“东莞创作”文艺品牌,文化大餐与文学雅事交相辉映,绽放出独特的人文光芒,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东莞荷花文学奖是由桥头镇人民政府、东莞日报社、东莞市作家协会联合推出的东莞市第一个纯文学大奖,也是目前东莞最高纯文学奖。其中,之所以能持续18年并将继续下去,最大的原因是其创新权威的评奖机制和公正透明的评审程序。该评奖机制在国内文坛产生较大影响,被各地不同的文学奖项作参照借鉴,被专家誉为“国内地级市文学评奖中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是一个有气度、有高度的文学大奖”。

640.jpg

如今,荷花文学奖已举办了九届,走过18年历程,早已成为东莞文学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它见证了东莞这座城市文化品格的发展,有力地扶持了本土作家成长,让一批作家凭借该平台得以快速走出东莞、走向全国,对“文学莞军”和“东莞创作”有着深远影响,展示了东莞文学创作生态良好,显示了东莞活力和人文接续。

获奖作品:检阅东莞文学史的最好范本

荷花文学奖设立之初,为了建立一个有利于东莞文学繁荣的新机制,推动东莞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培育和打造本土文学品牌,主办方几经商议,积极开展了对文学类大奖设置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在指导思想、设奖原则、评奖机制上坚持用最纯正的方式,发挥了最有效的激励作用。

640 (1).jpg

初评部分作品展示

发现新人,推出优秀作品,这是荷花文学奖的主要目标。从2007年(2005—2007年度)第一届东莞荷花文学奖颁奖至今,该奖确定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共设立八个奖项。经过十八年的打造,九届共评出76篇(部)获奖作品,60多个获奖作家。而且每一届参评作品都经正规出版社出版、获省级以上纯文学杂志发表的作品,保证了作品质量在线,反映了东莞文学创作的强劲实力。

确实,从荷花文学奖这个平台走出去的作家,获奖后大多都很猛,质量和产量都很高,在省内国内影响力越来越大。比如王十月的《国家订单》获得第二届东莞荷花文学奖之后,成功摘取了第五届鲁奖桂冠。此外,郑小琼、塞壬、曾明了、柳冬妩、穆肃、陈崇正、阿微木依萝、李知展、莫华杰、周齐林等获奖者,他们获过的文学大奖有人民文学新浪潮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传媒最具潜力新人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华语最佳散文奖、“夏衍杯”创意电影剧本奖、在场主义散文奖、人民文学诗歌新锐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漓江文学奖、芙蓉文学奖、君琦散文奖、梁实秋文学奖等数十个奖项。如今,主办方、评委,甚至对荷花文学奖有所了解的作家、读者都会谈到王十月、郑小琼、塞壬、柳冬妩等知名作家。他们从漂泊不定的底层务工人员和文学爱好者成长为名家。

640 (2).jpg

“一代又一代的作家,一批又一批的作家,从这里出发,成长,它构成了一部小小的东莞文学史。”持续参与八届荷花文学奖组织评审工作的本届终评委组长谢有顺如此评价。许多凭借东莞荷花文学奖声名鹊起的知名作家至今不忘初心,牢记自己从荷花文学奖出发,铭记感恩东莞这片文学沃土,将东莞视为文学创作与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历届的获奖作品已然成为了检阅东莞文学史的最好范本。

确实,在历届采访中,许多获奖作家都对东莞荷花文学奖报以最大的感动,表示该奖让他们融入了文学圈,开始以文学为梦想,并给予极大的自信和鼓励。诗人郑小琼如今是《作品》杂志的副社长,备受国内外关注。她曾表示,她曾两次获荷花文学奖,在她文学创作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我文学创作最重要的两个符号(黄麻岭、铁)都与荷花文学奖有重要的关系。”

她还表示,东莞的生活给她创作的源泉,是我文学创作之根,比如“黄麻岭”“桥沥”“横江厦”“银湖公园”“寒溪”“莲湖”等,对于它来说,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文学创作中重要的隐喻。“十年的荷花文学奖,它不仅仅见证东莞这座城市的文化品格的发展,它更见证了一批像我一样从东莞走出来的作家的成长。”

第一、九届年度散文奖获得者塞壬也表示:“正是因为荷花文学奖,让我有了写作的自信,从而坚定了写作之路。在东莞写作多年,我看到一茬一茬的作家通过荷花文学奖走进大众的视野,他们跟我一样以此为起点,越走越远。”

评审机制:做法在全国都有标杆意义

“公平、公开、公正”是荷花文学奖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的评奖原则。该奖从一开始就在设置奖项上另辟蹊径,从文学题材出发,共设了八个年度文学奖项,每个奖项只奖1名,并始终坚持“追求卓越、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了奖项的含金量。

为了保证荷花文学奖的专业性、公正性与权威性,组委会历来高度重视评委的人选。特别是终审评委,组委会坚持只聘请曾担任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审工作的评委,并以此为标准建立了“评委库”,收录数十名国内知名的、有代表性的学者、作家、评论家和编辑。每届评奖都从“评委库”中随机抽取5名在国内文学界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终审评委。至今担任过终评委的有李敬泽、雷达、宗仁发、施战军、谢有顺、叶延滨、温远辉、梁鸿鹰、张柠、徐肖楠、邵丽、韩春燕、何平、金仁顺等数十人。

640 (3).jpg

此外,荷花文学奖采取回避制度,力避人情、感情等因素对评奖的干扰,充分尊重评委的个人意见,确保评委评审工作的独立性,确保了评奖的原则性和权威性。同时,评委会对评奖过程公开,邀请公证员和新闻媒体进行全程监督,评委现场发表个人意见,并实行现场记名投票方式,对评奖结果进行公示等,确保了评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这也是许多“茅盾文学奖”或“鲁迅文学奖”的评委都愿意,并以担任该奖评委为荣的原因。

“在国内,荷花文学奖较早地借鉴了国外成功的评奖程序,一开始就公开公正公平透明,且长期坚持,对奖项宁缺毋滥。”第六届终评委温远辉就曾表示,“这种做法在全国都有标杆意义,也在一定时间内影响了全国评奖。”

“我感觉这个奖特别好,它在广东这么脱颖而出,在全国已经形成一个不小的文学现象。”本届荷花文学奖终评委邵丽表示,“我是做评委,我也感觉这也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种经验。桥头它一个镇能办这样一种奖项,做成这样,所以对全国地方文学发展,都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东莞荷花文学奖因为这些特质,获奖作品质量普遍高,且都具有代表性。如今也早已成为一张东莞文化名片,被外界誉为中国文学界“有气度、有高度”的文学大奖,也是东莞文学的晴雨表,东莞文化繁荣的表情和符号。

比如,本届荷花文学奖参评作品门类整齐,阵容强大,作品质量普遍较高,尤其是一批优秀作家加入竞争,更反映了当前东莞文学的良好生态和蓬勃发展的态势。终评委韩春燕就表示:“荷花文学奖令我挺惊讶的,因为没想到地方性的奖项,作品已经写出了全国的水准,非常优秀的一个程度,因为好多作品,都以写地方但又超越地方性文学写作的一个价值,通过这次评奖,我发现东莞文学不可小觑,未来可期。”

展望未来:立足湾区做大做强荷花文学奖

第九届东莞荷花文学奖的获奖者均为当前东莞创作实力最为强劲的一批青年作家,昭示着东莞各文学创作门类当前达到的又一新高度。同时,东莞作家群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开阔性写作,作家们不断尝试不同文学体裁,打通文学创作边界,挑战突破自我,许多作家在全国皆享有盛名。东莞市文联文艺创作部主任、市作协主席胡磊认为,荷花文学奖具有坚持时间长,始终坚持文学品质;评审团队权威、专业;推出作者和作品具有说服力,主办三方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等特色,早已成为国内文坛的一张名片。

640 (4).jpg

据悉,在荷花文学奖的带动影响下,桥头注重文艺创作基地的建设,先后创建了小小说创作基地、诗歌散文创作基地、戏剧文学创作基地、报告文学创作基地、广东省荷花摄影基地等。从历届荷花文学奖参评的阵容来看,几乎都有桥头本土作家参评和获奖。尤其是诗歌和小小说两个门类,桥头作家,尤其桥头文艺创作基地的成员非常活跃。

以小小说为例,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成果丰硕,仅基地刊物《荷风》发表的原创作品,就有数百篇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百花园》《格言》等选刊和选本转载,彰显以桥头为引领的东莞小小说“异军突起”,取得了质的飞跃。经过多年发展,桥头小小说在全国小小说界占有一席之地,以品牌期刊《荷风》为阵地,桥头镇成为一个小小说创作中心,多年来引人注目。同时,桥头作为东莞文学重镇之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桥头文学部落,被誉为全国小小说的“桥头堡”。

640 (5).jpg

“荷花文学奖的举办已经给地方政府足够的启示:荷花文学奖能给东莞带来全国的关注度,尤其是文学方面。”谢有顺说,影响具体到桥头镇则更加明显。比如,对桥头的形象和荷花文化节也有巨大的正面影响。荷花文学奖不仅增强了荷花文化节的内涵,也使桥头这个原本只有300多亩荷花的小镇,承办了全国荷花展,在荷花种植、病变整治上全国领先。同时,凭借荷花文学奖的东风,以莫树材、刘帆等为代表的桥头老中青文学创作团队日趋成熟,桥头作家的名字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频繁亮相,并培育出了盛名独具的东莞文学“桥头模式”和全国小小说“桥头模式”范例,成为全市文学先行示范的标杆镇街。

640 (6).jpg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接下来,主办方将立足湾区文学的探索和发展,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系,拓宽荷花文学奖的辐射范围,为大湾区更多文学爱好者提供参与的平台与机会,挖掘更多具有实力的文学人才,增强荷花文学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做大做强荷花文学奖,为广东乃至中国文学界注入新生力量。


资料来源丨东莞+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7-04 19:00:55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