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19个“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世界读书日优秀图书推介暨第九届文津图书奖颁奖活动。我市樟木头镇“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丁燕的力作《工厂女孩》脱颖而出,荣获第九届文津图书奖。这是我市作品第一次获此殊荣。
来自文化部、各级公共图书馆、出版单位的代表和嘉宾以及作者、读者、青少年代表等200余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文津图书奖评选活动是由国家图书馆牵头、全国52家公共图书馆组成联合评审单位,有6家媒体评审参与图书推荐和初评,并由16位知名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终评。本届评选共有通过全国读者、图书馆界、出版社以及专家代表等多种渠道推荐的1300多部图书参评。经过推荐、初评、终评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部获第九届文津图书奖的图书:《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陈独秀全传》、《独立知识分子》、《爱的历史》、《工厂女孩》、《自然笔记: 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信息简史》、《创新的启示:关于百年科技创新的若干思考》、《爱哭鬼小隼》、《老鼠养了一只猫》。
专家评审委员会为《工厂女孩》撰写的推荐语《GDP光芒背后的另一面中国》中对丁燕及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自从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以来,许多经典作家包括马克思都曾指出,现代工厂制度的重大弊端是非人性化,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一个部件。作为一个内心需求丰富的人,丁燕对此有最强烈的感受。丁燕的勇气和坚韧令人敬佩。她与年轻的打工妹为伍,每天工作十一个小时,在流水线上从事最低级别的工种,承受最单调而又极繁重的体力劳动,正是因为有这样长时间的亲身体验,才对女工的生存状态有了真实、细致、具体的感知,这种感知是再细心的旁观者也不能得到的。”以及“作为一个作家,在亲历的同时,丁燕还特别注意观察周围的女工。她具备职业性的敏锐和勤快。她关注不同个体的经历和命运,本书的主体部分实际上是一个个女工的生动故事,她们进城时怀抱的梦想和在工厂身陷的现实。在中国民工群体中,女性比男性更受雇主的青睐,因为她们比较听话,价格便宜,也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丁燕注意到两代女工的不同,70后的梦想是打工攒钱,回乡盖房,为此能够忍辱负重,而90后则抱着决不回乡的决心,更注重个性张扬,渴望融入城市生活。”
文津图书奖组委会主任、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在现场致词中说:“阅读的力量就是国家的力量,民族的力量。国家图书馆以及52家联合评审单位将一如既往为公众推选优秀读物,引领一个时代的阅读风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文津图书奖评委周国平说:“文津图书奖的评审严肃认真,公平公正,既没有过浓的意识形态,也没有商业炒作,是一项纯粹的奖项,是面对读书人的奖项;也是一项干净的奖项,作者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参评,直到得奖时才知道。这个奖项在读者、作家、学者、出版社、图书馆之间建立起一个平台,为大众服务。”

第九届文津图书奖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接受访谈

著名作家周国平认为文津图书奖严肃认真,公平公正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宣读社科类获奖图书名单

获奖图书作者领奖

《工厂女孩》获奖证书

《工厂女孩》作者丁燕接受电视台采访

第九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