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东莞文联推出60周年纪录片:寻找文艺前辈足迹,描绘岭南精神图谱

2023年是东莞市文联成立60周年。60年来,东莞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勤耕莞邑文田,成绩斐然,为丰富莞邑人民精神生活,推动东莞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近年来,市文联围绕文化强市建设,办好“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等品牌活动,多措并举做大做强高质量“文艺莞军”,引领群众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推动东莞文艺发展之路上越走越自信。

2023年以来,东莞文联以文联成立60周年为契机,积极发动东莞文学艺术院和20多个文艺家协会,提前规划、紧抓统筹落实,围绕文联成立60周年,围绕“致敬·传承·超越”为主题,策划组织系列活动,涵盖文艺作品创作研讨、展览展示、舞台表演三大板块近30个(系列)品牌活动。

其中,日前在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朗诵艺术节闭幕式上推出、播放的东莞文联60周年纪录片,回顾了东莞文联走过的精彩、难忘的60载历程,致敬东莞文艺事业的先行者与奠基者,致敬东莞文艺事业的前辈们筚路蓝褛、开基创业的峥嵘往事,同时也致敬东莞文艺工作者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

东莞文联60年,披星戴月,风雨兼程。该纪录片通过岑诒立(已故)、陈锦波、黄泽森、黄泽森、温池、杨宝霖、叶渭淇、刘松泰、杨双奇、邓慕尧、詹谷丰、柳冬妩等一批东莞文艺事业的重要见证者,通过他们的追忆,辅以老照片及重要文献等佐证资料,重新钩沉往事,溯源东莞文联的初始奋斗历程。

同时,记录也通过他们的追述,缅怀那些为东莞文艺事业发展壮大、做出突出贡献的已故文艺名家。这些文艺名家写出《香飘四季》的陈残云,有写出《大沙田放歌》和《望香港》的谭日超,有画出《渔女春秋》的郭同江,有樟木头作家村首任村长雷达,还有育人无数的何为、罗阳、唐灵、郑润铨、岑诒立、李逸江、陈庆祥、黄士超等。正是这些文艺界的前辈们,传承着红色文艺的血脉,迎着新中国的曙光,为东莞文艺事业奠定了基础,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情感档案和历史记忆。

文联60年,时光飞逝,精神永存。60年来,东莞文艺界的前辈们,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与“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筑就新时代文学艺术不断向上攀登的长梯,生动诠释着什么叫传承。致敬之后,纪录片将镜头聚焦于各个文艺家协会,以及詹谷丰、陈启文、康健、李志良、柳冬妩、胡磊、熊曦、纪国维、帅志刚等近二十位东莞文艺人。他们用艺术创作的形式,为东莞赢得艺术荣誉,丰富了东莞的文化底蕴。他们与文联的精彩故事,折射了一座城市的文艺事业根扎沃土、开花结果的发展历程。

“今天,站在前辈生活和工作的莞邑大地上,我们在俯案笔耕的杨宝霖身上,在挥毫泼墨的黄泽森身上,在温池、莫树材、邓慕尧、陈启文、陈锦波、崔臻和等一批文艺家身上,依旧看到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在朗诵艺术家协会、文艺志愿者协会、流行音乐协会等更年轻的文艺工作者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接力,并坚信这是我们生活和创造的意义所在。”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表示,60年来,东莞一代又一代作家、艺术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讲述东莞故事,在现代意识的映照下描绘岭南的精神图谱。“致敬,传承,超越!在文学艺术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寻找前辈的足迹,具有特殊的意义。”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8-24 16:19:18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