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谢有顺、彭争武在莞“撩”诗,畅谈诗歌有用与无用之妙

  8月21日下午,一场以“美好生活”为主题、别开生面的诗词歌赋鉴赏与应用交流会在塘厦三正半山温泉酒店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广东省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东莞市作协副主席彭争武作为主讲嘉宾,应邀出席并分享了对中国诗词歌赋的认识和理解。活动旨在探寻诗词歌赋之美,以提高听众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水平,激发他们在工作之余都多读读唐诗宋词,感受文学无用之用的妙处。

  活动中,谢有顺首先分享了诗在民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和抚慰人心的作用。他举例说,中国人遭遇汶川大地震后,想到的是以诗歌安抚人心、抚慰灵魂;疫情期间,“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这些诗句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谢有顺认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读一点诗、懂一点诗。他引用了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虽然所指有所不同,但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不了解、学习一点诗歌,都无法把话说得更优雅、准确。有时用口语说了一大堆,还不如引一句诗来得更准确、生动。例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等等,一语道尽各种心绪或伤愁,只有诗的语言,才能如此凝练、精致。

  活动中,谢有顺还提到莫言曾说的:“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他认为,生活中如果凡事都带着功利,人就无法超脱。“我们偶尔读读诗,在忙碌的生活、喧嚣的现实中让自己心灵里保有一个小小的角落,无用有时也会成为大用,正如庄子讲到的那棵‘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树一样。”

  如果说,谢有顺的分享着落点在文学的“无用”之上,彭争武则着重分享了文学的“有用”上,视角不同,互相磋磨,相得益彰,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新启示。他从新诗的特点以及应用的创新路径,并结合当下诗歌在营销案例、广告文案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让听众脑洞大开、惊喜连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8-25 16:13:02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