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之《学会如何用声音和语言绘画》在东莞市文联开讲,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为观众系统性分析如何让朗诵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技巧和方法,分享了其来莞参加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朗诵艺术节的感受。
本次讲座由东莞市文联主办,市朗协承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协办,是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朗诵艺术节三大主题讲座的收官之作,徐涛、史子兴等国内朗诵艺术大咖, 各省市朗协代表、青年朗诵艺术家,及东莞朗诵艺术爱好者、学生聆听了讲座。
近年来,王苏致力于研究“如何用声音和语言绘画”的方法,研究如何让声音的笔将文字从纸上唤醒,使之灵动、飞翔,富于生命,希望让人们通过声音,感受到中国的语言文字的美丽和魅力。讲座现场,她通过大量的示范和品读,分享如何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来传递特定的情感,教观众如何掌握声音绘画的工具,示范如何通过表情、肢体等,进一步强化“绘画”声情并茂的效果,为现场观众带来实打实的满满的干货,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今天来的小朋友特别多,我觉得语言其实要从娃娃抓起。”讲座结束后,王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东莞举行国内第一次朗诵艺术节,不仅有展演、比赛,还有学术交流等10项活动,规格高、内容丰富、参与的人数多,特别有意义。尤其是比赛,首次以矩阵的方式举行,甚至首创方言组,非常齐全,吸引了近千选手参加,影响很大。“中国语言和文字都是非常优美的,东莞通过举办这样一个艺术节,让大家尤其青少年,能够欣赏到好的朗诵,能够学习、体悟朗诵艺术和文学之美,感受到中华文化文字的美丽和声音的魅力,特别好。”王苏解释说。
“近年来在广东省朗协的打造下,广东省各地的朗诵水平还是蛮高的,东莞便是其中一个优秀案例。我觉得将艺术节放在大湾区,放在东莞,是很有战略眼光的。”王苏说,文化的发展需要经济支持,同时文化也能赋能经济发展,提升地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朗诵现在还没有被国家提到真正的扶持项目来做,但现在有了大湾区这么一个好的平台,并在东莞这样经济实力强劲的城市落地,能得到足够的经济实力扶持,是一件富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这个挺好的,其实这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朗诵艺术的水涨船高,提高了大湾区、东莞人民的文化素养。”
此外,王苏还建议,东莞要打造好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节这个文化品牌,进一步拓展其影响力,使其成为国内朗诵艺术的盛会和朗诵发展的风向标,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契合时代潮流;要进一步完善活动体系,并强化宣传;要积极跨界融合,多方位破圈。如增加朗诵文本征集和评选,尤其是切合当下现实的文本的征集和评选。“如同好的影视剧离不开高质量的剧本,好的朗诵也离不开好的文学文本。目前好的朗诵文本太少了,我们要在这一块抓一抓,为朗诵艺术再开先河,进一步推动朗诵艺术的繁荣发展,擦亮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朗诵艺术节这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