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新章程(修改草案),选举产生了第九届委员会和新一届领导机构,张彤飚当选主席。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开局之年,还是东莞市文联成立60周年。本次大会紧跟时代和东莞发展实际,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共商新时代新征程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大计,是在东莞开启文化强市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东莞文艺战线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的顺利召开,对于团结激励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建设文化强市的火热实践,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东莞“双万”城市新起点框架背景下,如何谋划和推进“文艺莞军”形成方阵、同频争辉,推进全市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助力城市品质内涵提升,为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东莞文联工作的主线。
实施“五大行动”
文艺文联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绩
大会审议通过了《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在建设文化强市新征程上奋力推动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显示,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市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带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扎根莞邑大地,服务人民群众,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五大行动”,文艺文联工作取得新进步新成绩。
尤其2022年以来,市文联围绕文化强市建设部署,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联”字为纲,以“铸思想、搭平台、育人才、出精品、强管理”为目的整体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好组织优势,统筹好“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与“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引领32000位文艺工作者和广大文艺爱好者,奋力开创新时代东莞文艺新局面,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文艺力量。
其中,在文艺精品创作上,组织实施东莞改革开放文艺创作工程、东莞改革开放文艺创作工程、重点题材签约创作等一系列举措,文艺精品迭出、硕果累累。如陈启文长篇报告文学《海祭——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崔臻和音乐作品《阿爸的草原》荣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李志良以东莞制造系列摄影作品《牵引线》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血脉》《只要祖国需要》《中国就是中国》等3部作品荣获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在打造高质量“文艺莞军”上,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文艺氛围和文化环境,积极打造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诗意东莞等品牌活动,承办或参与国家、省级大型文化活动,搭建文艺展示、交流、培育平台,打造了一支梯队科学的“文艺莞军”。5年来,东莞国家级会员由316人增长到594人,省级会员由1196人增长到1879人,下属协会分会(基地)由251个增长到417个。国内权威机构对黄泽森、陈玺、莫华杰、丁燕、塞壬等十多位文艺家及其作品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崔臻和、陈启文、李志良等文艺家荣获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作家)称号。
此外,通过加强重点培育、高端引领和示范辐射,逐渐形成了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学群落以及“长安文学现象”和“桥头文学模式”,在岭南甚至全国文艺界产生广泛影响。在2023年全国文联组联工作会议暨组联干部培训班上,东莞市文联作为广东省地级市文联唯一代表出席会议。
构建“大文联”发展格局
力推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据报告中的工作部署,今后五年,市文联将贯彻落实文化强市建设部署要求,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对标“七大文化”“四张城市文化名片”,通过“铸思想”确保正确方向,“搭平台”创造良好条件,“育人才”壮大文艺队伍,“出精品”攀登文艺高峰,“强管理”做好坚实保障,守正创新,赓续文脉、谱写华章,推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其中,重点将继续在“联”字上做文章,寻求多元联动、合作,构建“大文联”发展格局,通过构建名品名团塑造工作机制,加强东莞文学艺术院、中国(东莞)劳动者文学创作基地等文艺创作专业机构和载体建设,擦亮樟木头“作家村”品牌,以及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诗意东莞等品牌活动,利用好“东莞文艺空间”等,为东莞文艺事业发展搭好平台。
要重点通过完善文艺名家名师引育工作机制、签约一批文艺名家、建立“名家+项目”联动机制,实施“选题征集+驻创孵化+示范引领”的文艺创作新模式、继续创造条件为东莞文艺名家设立工作室、探索建立市级文艺名家荣誉制度、加强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文艺人才提升计划及“东莞文艺新实力”人才锻造计划、持续举办“文艺论见”等各类活动、探索“文艺两新”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发挥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的组织影响力等,多措并举,壮大“文艺莞军”。
要重点通过优化题材规划,做好全市题材统筹,针对重大文艺现象和重点文艺作品,及时开展专业性、权威性、引导性强的文艺评论,推动文艺评论与创作双轮驱动。组织举办“东莞文艺论见”系列评论活动,探索成立东莞文艺创作研究中心,探索举办东莞文艺评论大赛,探讨当前文学艺术领域共同关注的有价值的话题。开展东莞文艺领域课题研究,撰写大型年度文艺发展综述报告,梳理编撰各个艺术门类的发展史,为东莞文艺发展史留下史料与档案,为东莞文艺的发展与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会议还号召,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勇于担当作为,忠诚履职奉献,潜心创新创造,积极投身建设文化强市的火热实践,推动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即日起实施
“文化强市建设”写进东莞文联章程
为进一步适应文艺发展和文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会还审议通过《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修改草案)》,即日起实施。本次《章程》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新的精神,在内容上增加了新的表述和条款。修改后《章程》共6章29条。
其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东莞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扩大友好往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岭南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东莞文艺对外影响力”等内容写进章程。
会议认为,增加这样的表述,符合东莞文艺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有利于市文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最广泛地团结、动员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繁荣东莞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要求,市文联各团体会员要认真学习、严格执行《章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聚焦“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密切联系、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深化改革创新,充分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基本职能,积极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价值引领、道德引领和行风建设,在行业建设、文化强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链接
东莞市文联新一届领导机构人员名单
主席:张彤飚
专职副主席:江祎霞、林玉秀
兼职副主席(按姓名笔画排序):
刘浩 李粤梅 陈广权 胡磊 崔臻和
主席团成员(按姓名笔画排序):
王虹虹 帅志刚 田根胜 刘润球 李润
罗润娣 秦川 聂艳 阎江 谢洪涛
东莞市文联第九届主席团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秘书长:胡磊
副秘书长:何伟 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