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传承、超越”东莞市文联成立60周年——东莞市第二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开幕式将于本周三(9 月 27 日)晚上 7:30在东莞市文联一楼文艺空间举行。活动旨在为全市民间工艺提供交流展示平台,进一步激发民间工艺创造活力,并在文化传承、设计创新、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及献礼东莞文联成立60周年。
本次展览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是东莞市文联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并作为东莞唯一展览类项目被纳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
展览以“致敬、传承、超越”为主题,参展作品近200件,展品涵盖雕刻、编织刺绣、刻绘、艺术陶瓷、工艺家具、工具器械、特色工艺、文房用品等八大类。参展作者既有及笄之年的大学生、手艺新人,也有耄耋老者。参展作品精品荟萃,既包括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国家、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精品力作,也有青年艺术家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和时代精神,使用新工艺、新材料创作的民间工艺精品。它们特色鲜明,兼具传统与创新,主题积极向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有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表达了艺术家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赞美;工艺种类丰富,包括创作技法近30种,基本涵盖了东莞民间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结束。部分参展艺术家将在东莞文艺空间现场展示手工技艺绝活,欢迎广大市民观众到馆参观展览和参与体验。
部分亮点展品推介
东莞千角灯,是一盏极为独特的花灯。在东莞方言里,“角”和“个”同音,“灯”和“丁”同音。其意是取千角千灯人丁兴旺,千花本同树、千角本同根的谐意。千角灯是集纸扎、绘画、刺绣等民间工艺于一体的工艺品,为中外宫灯的一大奇观。其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堪称千古一灯。2005年,千角灯首次赴沈阳展出,获得中国民间工艺“山花奖”金奖,并获得“中华第一灯”的称号。2006年,千角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展出的是千角灯缩小版。
客侨囍事微雕以东莞市凤岗镇文物保护建筑“观合楼”和“纂香书室”为背景,以凤岗镇申报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婚俗”为场景精心创作而成。观合楼现位于凤岗镇黄洞榕树厦村,1927年由华侨蔡观合所建。观合楼共8层24米,底层与其他排屋相连,构成一个整体。还有碉楼是具有“客侨文化”的典型建筑,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功能类似,为岭南独有。纂香书室现位于凤岗镇凤德岭上村,约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6),由上村张姓十七世组张超群费千金所建。微雕展示了客家人独特的“舞麒麟”。麒麟乃“四灵”之一,是民间信仰的祥瑞之物,承载蕴含着客家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情感因素,是独特的客家文化的体现。
《腾飞——祝东莞文联成立60周年》此作品以“致敬、传承、超越”,东莞文联成立60周年为主题创作,祥云以60为形,代表文联六十载筚路蓝缕,六十载春华秋实,一路踔厉奋进的精神,东莞文艺创作的美好前景的展望和描绘,祝福东莞文联励精图治,再创新精彩。
仲尼式琴参考了香港琴家唐健垣藏唐代琴《纪侯钟》,此琴距今1200多年,音色庄重、奇丽、宏亮、松透……音韵高古透润,是古琴中的极品珍宝。此琴借鉴了唐代工艺:底面圆拱,双层面板,音色饱满、松透、韵足,现代鲜见。
“裹塑”技艺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保持塑造的外在肌理和创作痕迹,具有较强的原始艺术表现力。村干部系列作品有村长、90后青年书记、村会计、妇女主任人物各1件,展现了乡村振兴一线的基层干部队伍风貌。
《“飞天遁地”龙头》,是东莞龙舟里流传的“飞天”奉聘金龙、遁地妈船,当今龙舟为了竞速,把龙头造的很小,而且是用樟木,很多后有的东西删了,没有传统特色。这两个龙头是用一个完整的水溶树雕刻,是东莞保留的最齐全,最具东莞特色的龙头,长度达一米左右,能把东莞龙舟特色文化完整的重现。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