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备受关注的第五届(2013)在场主义散文奖颁奖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会成员、获奖作家及部分中国作协、海南省作协会员及企业家代表150余名嘉宾参加了颁奖活动。
王鼎钧《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许知远《时代的稻草人》并列获得本届大奖;毕飞宇《苏北少年“堂吉诃德”》、塞壬《匿名者》获得本届提名奖;刘醒龙《抱着父亲回故乡》、詹谷丰《书生的骨头》和阿微木依萝《走族》等十位作家单篇散文获得新锐奖。著名文艺理论家丁帆、孙绍振、周伦佑获本届在场主义伯乐奖。
其中,塞壬、詹谷丰和阿微木依萝均为我市作家。这是我市作家继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获奖之后,三位作家同获此奖,体现出东莞散文作家创作的实力。塞壬的《匿名者》于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詹谷丰的《书生的骨头》发表于《花城》2013年1期,阿微木依萝 的《走族》发表于《文学界》2013年11期。
在场主义散文奖,由在场主义创始人、散文家周闻道和新生代企业家李玉祥联手发起,于2010年5月5日在北京正式设立。该奖项旨在“推动散文的在场写作和创新 发展,激励、发现和培养散文人才,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引领二十一世纪汉语散文发展趋向。”奖项坚持“民间性、独立性、公平性、权威性”,成为当代汉语散文写作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和价值高地。
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评选范围,为2013年度以汉语写作、发表、出版的散文作品。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得到海内外文学界的热烈响应,作者个人申报和评委、文学组织、专家推荐申报散文专著达600多部、单篇散文1000余篇,均创造了该奖项设立以来新高。
在场主义散文奖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评判标准独特。该奖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在场主义散文流派的核心观念———散文性和在场精神;二是评选程序独特,有效避免了种种不良时风对评奖活动的影响,保证了评选工作的纯洁性;三是评选立场独特。就文学论文学,就散文评散文,较好地实现了奖项设定的“振兴散文创作,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引领二十一世纪汉语散文发展趋向”的目标。
颁奖现场,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场主义散文奖五年”丛书,计9部220万字,也在颁奖会上举行了首发式和赠书仪式。

第五届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委与获奖作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