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以诗词讲好东莞故事,让人耳目一新!“60人60诗见证60年”诗词创作大赛颁奖仪式举行

10月21日,第二届“诗颂莞邑”暨“60人60诗见证60年”诗词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在东莞市文联举行,来自东莞、岳阳两地的诗词作者、爱好者近80人参与了活动。

活动上,莞岳诗词联谊签约仪式同时举行,并邀请了中国楹联学会特聘讲师、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赵秀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宋晓光,分别对获奖的诗、词作品作了详细点评和赏读,让与会人员收获满满。

据悉,本次大赛由东莞市文联、东莞中华诗词学会主办,旨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发现东莞优秀诗词人才,培养诗词后备力量。大赛以“诗颂莞邑”为主题,面向会员及全市广大诗词爱好者征集诗稿并评奖,激发会员创作热情,见证东莞文联60年风华,加快推动东莞诗词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赛共收到诗词作品263首。大赛的评审工作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由评委会经过初评、复评、终评的严格评审,最终33首诗词作品入选。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入围作品17名。主办方希望在东莞文联60周年庆之际,通过大赛动员全市诗词工作者动起来、干起来,加快推动东莞诗词事业高质量发展。

赵秀敏表示,本次比赛以庆祝东莞文联60周年为契机,评选出了一批优秀诗词作品,歌颂东莞的新面貌,新气象。特别是在讲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真正做到了讲好东莞故事,讲好文联故事,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东莞中华诗词学会多年来的努力和作为也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对诗词的热爱初心不改,肯为诗词做事,愿为诗词而奔走,才有了东莞诗词今天这个欣欣向荣的局面。”赵秀敏认为,此次获将的诗词作品代表了东莞诗人的创作水平,具有较高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她希望与会现场的诗词作者能怀抱对诗词的真爱之心,书写出更多、更好的佳作,一起为振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诗词文化而努力。

延伸阅读:部分获奖作品赏读
一等奖作品

夏日登高有感    

作者:徐官威

家住银瓶下,晨昏鸟往还。

林深生霁霭,峰险落流泉。

觅径杨桥近,依云醉阁边。

登高欣送目,小镇梦今圆。

【注】杨桥探幽、醉美阁为清溪银屏山森林公园景点。

赵秀敏:诗写清溪美景,处处赏心悦目,整体浑然一气,起结得法,是为佳作。作者起笔交待所处环境,在银瓶山下安家,起得平稳。之后写登高途中景色,疏落有致,灵动自然。最后写清溪最美小镇得以圆梦今朝,更言人皆好梦能圆,喜悦之情自然抒发。淡然而远,不见分毫费力,更见作者功底。
二等奖作品

鹧鸪天·“超盈杯”龙舟锦标赛   

作者:莫柳娟

十万旌旗映碧天,柳堤鬓影接摩肩。鼓催飞桨乘风疾,浪逐狂歌带雪翻。

情不老,梦能圆。离弦一箭足堪叹。欢呼雷动冲宵汉,入海蛟龙载誉还。

宋晓光: 词的结构合理,意脉主题很清晰。作者词笔流畅,紧扣着龙舟赛的现场情境,从周边的观众到飞驰中的龙舟,从比赛的细节描写又到夺冠后的欢声雷动,完整呈现了龙舟赛的精彩画面。其中上片结拍对句,描写细腻,非常有动感。整首词就如电影镜头,带着读者身临其境,融合了景、人、声、情等不同的情景画面。颇见功底。
二等奖作品

清溪松鹤亭 

作者:曾颂平

南麓长亭立碧霄,船行深海敢迎潮。

生平自带经霜骨,活至千年不折腰。

【注】松鹤,即张松鹤。东莞市清溪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雕塑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卒。

赵秀敏:作者以亭及人,更写松鹤亭命名都张松鹤其人。开始交待亭的位置,“立碧霄”暗写亭之高,这个“高”更是写张松鹤这个人的成就和品德之“高”。迎潮写出人物的豪气。转句“生平自带经霜骨”一句,写人又及松柏的品质,这一句非常成功,营造出不凡的声势。结尾“不折腰”之语,又是双关,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后人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写松和人不趋炎附势的风骨。如为了能更好地双关写松和人,“活至”两字或还有修改空间,深海之句似有所指,但又若即若离。
三等奖作品

鹧鸪天·题东莞诗教

作者:桑舒

莞草青青遍地萦。凫山学子起书声。枝头鸣鸟纷纷望,窗外凝神细细听。

从诗教,到身行。谁敲平仄到三更。春风笔底消余怨,古韵凝香漫邑城。

宋晓光: 作者词笔细腻,整首词娓娓道来。起拍“莞草青青”一可谓草木青青,结合题目,也可意会是茁壮成长的学子,正可为第二拍学子作伏笔勾连。作者在上片后两句,没有去描写学子读书的情状,反而以拟人的笔法,通过枝头鸟儿凝神细听的情态,反衬了那郎朗的读书声,甚是巧妙。下片转拍笔触忽转,从教书育人,到身体力行,不但表达了作者自身对诗词的热爱,也在结拍处呼应了起句,表达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殷殷期待。构思巧妙,颇堪回味。
三等奖作品

春游清溪湖 

作者:王师行

湖泛清波映碧霄,欣闻对岸响山谣。

风梳嫩柳垂丝下,织就春光十万条。

赵秀敏: 流畅自然,笔下春意盎然,焕发出勃勃生机。作者起笔写清溪湖美景,湖中清波倒映天空,水天一色。此时正好遥听对面有人唱响山歌,歌声的加入给人以听觉的享受,令诗意的画面更加灵动起来,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来营造环境之美。第3句作者笔下由远及近,写到了湖边的嫩柳如丝,正好为结尾成功铺垫。后两句成功化自贺知章名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却自然、壮阔,别有意蕴。
三等奖作品

晨步东江

作者:陆福军

远山潜入画,沙鹭带香飞。

古渡烟波处,渔舟缓缓归。

赵秀敏: 绝句难写,五绝更难,难得这首五绝得几分唐人风致。作者不动声色,笔下娴静利落,无一废字,单纯写景,悠然自得,引人入胜。“远山潜入画”一个“潜”字,令人一下想到老杜“随风潜入夜”,真得异曲同工之妙,用得信手拈来,令人击掌。飞起的沙鹭将人的视线带远,意境遥深,“带香”似乎可闻得早晨空气中的清新之气。转句写古渡之烟波,正有渔舟缓缓而归。不疾不徐,一派天然画面。吴越王亦有“陌上花开缓缓归”之妙句,此番作者写清晨江边之景色,更兼妙趣。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10-25 14:51:35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