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摄影是一种自由的表达:中国纪实摄影先锋张新民做客“朗艺讲堂”

       7月4日,由大朗镇文联、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大朗分会联合举办的第四期“朗艺讲堂”在大朗行政服务中心开讲,邀请了著名摄影家张新民前来授课,主题为“摄影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尹淦江及100多名摄影爱好者一同聆听了讲座。
       张新民系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中国纪实摄影的先锋人物,他是拍摄“深圳股潮”的第一人,曾用10年的时间追踪拍摄农民工,他的《包围城市》一书被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曾获《人民摄影报》杯全国新闻摄影比赛大奖、第7届尼康摄影比赛特等奖、第1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牌奖、第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深圳市大鹏文艺奖等。“他试图以全景式的规模来呈现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农民的离土与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国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认为,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张新民一直在从事这个巨大的影像工程,意义非凡。
       讲座中,张新民老师围绕“摄影是一种自由的表达”这一主题,向广大摄影爱好者讲述了对摄影的认识及自己走向纪实摄影的成长之路。张新民认为摄影是自由情绪的一种表达,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工具。他希望广大影友在创作时,不要被五花八门的非表达所迷惑,要尊重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新新民说,1988年他来到了深圳,成为《蛇口通讯报》的摄影记者,后来报纸在一场风波中停办,他失业了。成为失业摄影民工的张新民,开始把镜头投向身边大量的打工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张新民说:“关注他们就是关注自己,拍摄不论高低贵贱,镜头面对的只是一个人,不要主观地为他们划分层次,镜头面前人人平等。”张新民说:“我举起相机的那一刻,心里只有这样一个朴实的想法——摄影就是与被拍摄对象对话,不是为了在他们身上获取影像,让自己成为摄影家,而是通过摄影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事实上,张新民无意中成了历史的记录者,并找到了最佳的拍摄角度。他的镜头总是习惯于对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最朴素也是最真实的生活,他的作品因为强烈的纪实风格而给观者带来震撼,这是张新民摄影艺术的独到之处和魅力所在。
 
中国纪实摄影先锋张新民做客“朗艺讲堂”
 
张新民作精彩讲座
 
摄影爱好者认真地聆听精彩的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07-12 10:44:33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