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东莞作家刘帆首部理论文集《小小说艺术》出版

近日,东莞作家刘帆撰个人理论文集《小小说艺术》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刘帆用近10年时间从参与创作实践到文学理论研究聚合而成的首部小小说理论评论文集。全书共用15万余字的篇幅,聚焦当代时尚文体“小小说”这一载体,对小小说的特征和创作规律等进行深入探讨,从“理论前沿”“实战探索”“佳作赏析”“创作漫谈”等方面加以深刻剖析,对小小说的创作和文体发展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着眼未来的思维、方法与方向,理论观点高屋建瓴,见解独到精深,融思想理论和文本研究于一体,丰富了小小说理论建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书对于广大小小说写作者和文学爱好者,以及文学研究者和教育教学工作者,有一定的阅读和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青年评论家雪弟在序言中说,这部书稿具有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一是前瞻性;二是宽阔性;三是有效性。他认为,在小小说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上,在小小说的创作实践上,可谓语重心长、专精覃思,具有指导意义,将照亮小小说的天空。除此之外,充满文学色彩的语言表达,雪弟老师认为也是此书的一大亮点。

本书入选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扶持项目,入选东莞市重点文艺创作基地——东莞(桥头)小小说创作基地艺术创作规划(2021-2025年)。其出版旨在推动小小说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小小说理论体系,丰富小小说理论建构,对小小说进行学术探讨和实践指导,更好地推动小小说创作和全民阅读。

据悉,东莞(桥头)小小说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有15年,基地和市小小说学会除了加强小小说精品创作以外,也对小小说的理论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此前,刘帆在维普网全文收录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收录期刊、国家版本馆馆藏收录期刊《新传奇》2023年第27期发表了理论文章《小小说的思维与风尚》,标志着东莞小小说、桥头小小说有了质的飞跃,桥头小小说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以桥头为引领的东莞小小说创作中心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广东小小说的理论创新性成果,丰富了小小说理论建构。对广大小小说写作者和文学爱好者以及文学研究者和教育教学工作者,均有一定的阅读和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延伸阅读:业界专家评论

当代小小说文体倡导者、评论家杨晓敏:

《小小说艺术》融思想理论和文本研究于一体,对小小说的创作和文体发展进行了系统、科学和富有前瞻性的论证,提出了符合时代特征和着眼未来的小小说的思维、方法与方向,这些小小说重要论述,丰富了小小说的理论建构,对当下乃至未来的小小说创作都具有极大启发性,彰显了小小说应有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

广东省小小说学会会长、一级作家申平:

如果一个人手里有两把板斧,那肯定要比手持单斧的人厉害。小小说作家刘帆就是一个手里有两把“板斧”的人——左手创作,右手评论。这些年,他一方面在小小说创作领域奋笔耕耘,佳作迭出,获得各类大奖;另一方面,他苦心孤诣,不断积淀对小小说的“很多想法和见解”,并不断“将这些所思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正所谓聚沙成塔,终于有了眼前这本书。这本书带着真诚,带着雨露阳光,带着真知灼见,闯入我们的视野,我由衷为刘帆点赞、喝彩!

浙江省作家协会特约研究员谢志强:

创作和评论是小小说飞翔的双翼,首先作家和评论家都要做好基本功,会阅读并解读文本。尤其对作家而言,读到什么层次,就会写到什么层次,能够怎么读,就会怎么写。当今的小小说作家,要有独特的阅读能力和眼力,刘帆具备了这种能力和底气。他集创作、评论、编辑于一身,训练了他的发现的眼力,这可以在他创作的小小说之中发现他阅读的收获,同时,也可以在他的理论评论中看出他创作的姿态,其理论评论集《小小说艺术》就是明证。这也给小小说作家一个启示,并且,这也是文学对话的一种方式,与评论家、与作家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这样小小说就能飞得高、飞得远。

资料来源丨东莞时间网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12-28 15:06:30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