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东莞市文联召开九届二次全委会暨2023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传达学习中国文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述评会精神;回顾总结2023年市文联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江祎霞,市文联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叶新源,市文联九届主席团成员、委员会委员,以及各文艺家协会、各镇街文联、各行业文联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林玉秀主持。
加强联络协调服务,13个协会和3个镇街文联受表彰
会上,叶新源传达学习中国文联十一届四次全委会和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述评会精神;江祎霞作市文联2023年工作总结。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戏剧家协会和樟木头镇文联、道滘镇文联、麻涌镇文联代表分别作交流发言。
会议表彰了2023年度优秀文艺家协会以及2023年度积极贡献基层文联,并对一批文艺名家工作室进行授牌。
市摄影家协会、市音乐家协会、市诗词楹联学会、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市书法家协会、市美术家协会、市舞蹈家协会、市收藏家协会、市戏剧家协会、市硬笔书法协会、市曲艺家协会被评为“年度优秀文艺家协会”。樟木头镇文联、道滘镇文联、麻涌镇文联被评为“年度积极贡献基层文联”。会上还对秦川戏剧工作室、谢志伟舞蹈工作室、柳冬妩文艺评论工作室、崔臻和音乐工作室、陈启文文学工作室、安东曲艺工作室、杨晓光民间工艺工作室、帅志刚朗诵艺术工作室进行授牌。
据了解,2023年市文联加强对文艺家协会的联络协调服务。年初召开全委会,每季度定期召开文联主席团会议,邀请所有协会领导参加,安排部署重点工作,给协会交任务压担子,将重点协会重点工作列入文联重要议事日程并定期督导。文联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对分管联系的协会领导定期开展谈话,就意识形态、精品创作、人才培养、换届等重点工作交换意见,督促落实。
积极沟通和指导镇街文联换届工作,谢岗镇文联、大岭山镇文联、石排镇文联、樟木头镇文联、厚街镇文联、沙田镇文联、长安镇文联、洪梅镇文联、企石镇文联等顺利完成换届,配强了领导班子,明确了下一步发展规划。
围绕核心任务,推动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市文联和广大文化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任务,持续强化改革意识、精品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聚焦抓好政治引领、搭建更大平台、服务文艺人才、完善创作机制、加强行风建设等重点任务,全面推动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多更大贡献。会议要求,要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抓好政治引领。要聚焦发挥文联组织优势,抓好平台建设,指导推动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以每年一场的“国字号”大型文学活动吸引全国作家集聚作家村。
组织实施“百千万工程”系列文艺活动。群策群力推动实施“六个一”系列文艺活动,即送一场文艺演出、创作一首主题歌曲、组织一次采风创作、举办一场专题联展、撰写一篇综合报道、创建一个文化品牌活动,以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统筹推进镇、村两级文艺活动、文艺创作和文艺人才培育工作,繁荣基层文艺。
做好重点题材规划和重点项目规划。着眼于东莞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和“东莞制造”“工业文明”等素材资源,强化创作的主场意识,瞄准国家奖项做好题材规划,确定一批重大题材创作项目,落实一批反映中国故事、岭南特色、广东精神、本土题材的创作选题,吸引和挖掘有潜力的作品纳入项目规划,深入打磨成精品。
策划举办“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系列品牌活动。邀请全国文艺名家来东莞看东莞讲东莞,举办专题讲座、文艺沙龙、改稿会、评论会、分享会、读书会等活动,创造条件让全国文艺名家与东莞文艺家交流,促进本土文艺人才提升眼界水平,推介本土文艺人才走入全省、全国视野,登上更高舞台,获得展示机会。
做好文艺名家名师引育工作。2023年,市文联启动了“东莞市文艺名家工作室”评选工作,得到文艺界积极参与和申报,共评出“文艺名家工作室”8个。2024年,市文联将进一步加强“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做好跟进指导,为名家潜心创作、深入采风、课题研究、文艺交流、传艺授徒等活动提供服务,发挥文艺名家名师的引领作用,着力培养下一代青年文艺人才,使东莞文艺队伍成员结构有梯队、成长提升有机会、成果展示有平台、成就发展有空间,提升创作成果孵化率。下一步,市文联将着重做好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加强与市场监管、民政、教育、人社等部门的沟通联络,建立由各协会、镇街以及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机制,全面摸清东莞“文艺两新”底数,研究方法举措,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文艺两新”及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
2023年文艺创作成果丰硕
会议还回顾总结了2023年市文联工作。2023年,市文联及各团体成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铸思想、搭平台、育人才、出精品、强管理”的工作思路,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有力促进了东莞文艺事业的发展。文艺创作成果丰硕,东莞作者谢莲秀、香杰新的儿童文学作品《东江谣》和莫华杰的传记文学作品《世界微尘里》获得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周齐林的散文集《大地的根须》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由东莞市戏剧家协会组织创作的反映改革开放及大湾区发展变化题材的音乐剧《东莞东》,同时被广东省委宣传部、东莞市委宣传部评为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并获扶持资金,在玉兰大剧院进行了演出,好评如潮。10月,由东莞市戏剧家协会创作并演出的话剧《倒不过的时差》参加2023“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青年戏剧节”演出,获评为话剧类“最佳剧目”,并荣获最佳编剧和优秀导演奖。
各协会活动丰富,基层文联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文艺惠民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全市各个角落,全市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迈上新台阶。目前,全市市级会员8363人,省级会员1884人,国家级会员611人,会员党员人数1621人,协会分会数324个。国家级会员和省级会员队伍逐步壮大,协会会员素质不断提升。充分发挥“东莞文艺空间”的平台效应,先后举办十场艺术展览,共展出书法、美术、摄影、工艺、陶瓷等作品1000余件,为文艺人才展示交流提供机会。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