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作家书画三人展”作品赏析 | 陈崇正:纸上养猫让我思考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创作

编者按

在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之际,由东莞文学艺术院和大岭山镇文联共同策划主办的“龘吉龘利——作家书画迎春三人展”1月21日在岭上美术馆盛大开幕,展览汇聚鄞珊、陈崇正、翁艾三位优秀作家书画家的近百件作品。他们是作家和画家的跨界人才,通过各自独特的创作方式,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充满灵感和艺术张力的空间。他们的作品如同春天的花朵,各自怒放,散发出生命的芬芳,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即日起,小编将推出系列推文展示他们的艺术风采,共同探寻文学与艺术的交汇之美。敬请关注。


纸上养猫让我思考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创作

我的外曾祖父是个画师,据说画鱼是一绝,能在凹凸不平的春盛(一种潮汕竹编礼篮)上将鱼的眼睛画得栩栩如生,在附近村庄中享有盛誉。我忘记有没有见过他的画,但小时候见过他留着长须整日躺在竹椅上的样子,他不言不语活过了百岁,如今家里没有人会想起他的画,倒是他百岁寿诞时穿着红肚兜游街让人印象深刻。

这么说,并不意味着我有任何家学和师承,相反,童年我对外祖父喜欢在酒后狂书心生厌恶,特别是那股劣质墨水的臭味,的确臭不可闻,让我从小就知道所谓“墨香”纯属骗局。

喜欢画画得感谢初中三年级的班主任,她教语文,却是美术专业毕业,那时她青春靓丽个人飞扬,在我们那所破败不堪的学校里显得另类。为表彰我的作文写得不错,她会在我的作文本上画画,寥寥几笔就画出森林中的西式屋顶,让人惊叹。她预判我的成绩在即将到来的中考必岌岌可危,我只能点头承认。于是她有鼓励我去参加中专的美术考试,为此我在教室边上的小屋子里练习了两三个月的素描,她教我怎么处理明暗和线条,如何用素描排线表现物体的光泽,以及什么是质感和透视。这些全新的绘画理念让我重新认识世界,虽然最后我没能考上中专去念美术,但人在中年,常常会梦见自己坐在一堆瓶瓶罐罐中间,孤独地画着素描。

那是1999年的春天,说是一个遥远的梦,也不是夸张之辞。事实上,二十多年来我没有再拿起画笔。突然又开始画画,这纯属偶然之举,最初只是为了在病毒肆虐的日子里排遣独居的寂寥。画画作为一种遗忘时间的技艺显然要比写作更为愉悦。或者说,写作更多时候会将人带进痛苦的境地,去面对人性的残忍。而画画,则完全可以视为思想松弛的体操。最明显的区别是,画画的时候可以听音乐或广播,但写作的时候所有的声音都是干扰。

画画能让人平静,特别是在画猫的时候。猫真是神奇的动物,敏捷而高冷,柔软而温存,很容易便让人对它完全丧失抵抗力。对猫奴而言,撸猫永远是正义,是美德,是不言自明的默契。因为工作的缘故,常不在家,也便养不了猫,索性就将猫养在纸上,疲累之时看一眼,便觉人间值得。人世艰难,写作的人更需要面对意义的真空,常怀千古愁,回头想想浮生若梦,莫若与美好的事物共处一室,管它风高雨急,只求此刻安宁。

猫这种带有神性的动物,它以它柔软带给人精神的温润。我在猫身上看到了一个词叫“共存”。猫的共存性和适应性是非常强的,它既保留了内心的骄傲,俯瞰一切,同时又跟这个世界柔软接触,温和共存。我在学画的初期,我看过潮州籍大师饶宗颐先生老年时候写字的一个小视频,我心想这就不是一只老猫吗?我这里说的老猫并没有丝毫不敬,而是值得所有文艺家学习的状态。特别是人到了老年,文章和艺术到了圆熟的时候,老猫的形态就会出现。饶老的动作非常非常缓慢,我看到了一个人艺术通灵的瞬间,这种灵性就是以猫的形态在他身上存在的。猫的这样一种灵性,或者说神性,会伴随着时间的焦灼越来越给人带来启发。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的当下,人和机器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技术的不断迭代,机器人对人替代已经成为趋势。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在逼问我们何以为人——什么才是人的本质,什么才是灵魂的本质?新的技术变革总是在带来机会的同事也带来困难和灾难,所以在巨大的危机在面前的话,我们人类何以与这个世界温柔共存,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妥善安置我们的心灵和灵魂,已经成为新的艺术命题。

所以,现在那么多人爱猫,养猫,并非没有理由的。无论生活温暖还是凄苦,猫没有改变它的精神气质。猫保持了它的骄傲和高冷,但是猫从不拒绝,猫也不会因为成为宠物便丧失捕鼠的能力,家猫可以随时成为野猫,猫有九条命,它就不断在时代的间隙中共存生活。家的温暖没办法把它完全圈养住,城市街道或者乡野之地,再凶恶的环境,野猫也能生存下来。

我在纸上养猫,我画猫在不同情景下的生活,我画猫的三十三次穿越。猫当然不会真的在时空之中穿越,但在这些画里面,我展现了猫在不同想象之中带给我们的惊喜。猫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出现,给我们带来惊喜。这让我们会想,可能在某个瞬间某个平行宇宙之中,我们每个人也是一只猫,我们也在不同的时空中曾经游荡过,经历了一些类似梦境一样的故事。关于猫的想象总让人神游八荒,当然回过头来,我们更要珍惜人间的春天,要在内心孕育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要拥有一个与世界和平相处的共存的春天。


展厅现场

作品《桃李春风一杯猫》、《喜相逢》

640 (8).jpg

作品《呆猫的三十三次穿越》

640 (9).jpg

作品《回家》

640 (10).jpg

作品《龙腾虎跃》

640 (11).jpg

作品《深秋独坐想点事情》

除了展示作家们的艺术作品,策展人还选取了陈崇正的长篇科幻小说《美人城手记》和《悬浮术》在现场展示。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特点,深入感受作品的韵味。其中这本《美人城书记》是他酝酿构思多年之作,该书出版后荣获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入选探照灯好书7月十大中外类型小说佳作、“文学好书榜”7月榜单、搜狐文化7月好书、“全国好书目”2023年9月荐书单等推荐书单。著名作家苏童给予了高度评价:“关于美人城的故事,我没有想到你后来是这么写的,整个叙述非常扎实,写出了未来感和科幻感。整个小说的主要故事脉络围绕着家族和血脉传承,因为有了这条主线,冰冻人头之类的细节就显得很巧妙,我个人特别喜欢。我觉得恰好是未来感和科幻感让这个小说显得不是那么单调,突破了家族与血脉这类传统故事的套路,让整个小说有了“摸高”的可能。小说后半部分的叙事角度不停变换,男人和女人都参与叙事,读起来元气充沛,非常丰满。”以此,我们通过观察和欣赏作家的代表作,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家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内涵,从而更好地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意蕴。

文学作品《美人城手记》

640 (14).jpg

文学作品《悬浮术》


简介

640 (15).jpg

陈崇正,1983年生于广东潮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小说家、诗人、业余画家,现为广州市文艺报刊社副社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兼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校外导师、广东财经大学出版硕士实践导师、海南作家协会名誉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悬浮术》《美人城手记》等作品多部。曾获第五届矛盾新人奖、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广东有为文学奖、红棉文学奖等奖项;入选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广州市青年文化英才。有书画作品在《小说月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天涯》《海燕》等刊物刊登。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2-08 17:07:28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