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筠,中国作协会员,东莞市作协副主席,二级作家,鲁迅文学院第21届高研班学员。有作品散见《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出版文化散文《百年听风》《喊魂》《岭南读碑记》等专著多部。部分作品被推介到牙买加、新西兰、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多次入选中、高考模拟试题和校本教材。
叙事性散文怎么写?如何在写作中,有充满強烈而又逼真的现场感?
2月22日新学期伊始,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等单位举办的“五色花计划•东莞名作家进校园”文学志愿服务活动,在东莞市凤岗明贤学校举行。本土作家林汉筠以“从碑文里看世界”为题,通过对《岭南读碑记》创作经历,与该校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并为该校赠送了历史文化散文《岭南读碑记》等专著。
01谈创作,“热爱”是前提
情动而辞发”,文学创作首先是情感抵达。林汉筠强调,写作的前提是热爱。只有热爱,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才能用情用心抒写脚下这块土地。他认为:“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其特点是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充分表现作者的认知与感受,必须有着饱满的情感。”《岭南读碑记》,是他积五年心血而创作的一部本土历史文化散文,主要是对散落在岭南尤其是东莞一些重要石碑碑文的阅读。透过生硬的碑文,触摸到时间给予的深度,来了解文字里温暖的故事,以文学视角寻求一代代岭南精神的因由。在创作过程中,从某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有力度和韵味,通过自身的“在场”,才会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在场”。
02谈阅读,兴趣是动力
林汉筠在分享读书时提到大文学家苏东坡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名言。认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只有“肚子里有货”,胸中有学问,他的气质自然光彩夺人。文学写作,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他建议师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要积累写作经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大量优秀的作品,洒下种子,丰富人生,方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照亮了老师们作文教学上前进的道路。培训会后,教师们表示在习作教学中一定会思之,行之,在作文教学实践的道路上不断追寻。
资料来源丨东莞市凤岗明贤学校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