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东莞市文联召开2024年度第7次党组会议,传达学习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东莞市2023年度工作总结大会精神、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4年第2次会议精神等,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文化强市建设开局顺利、全面铺开,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绩。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要深刻把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切实增强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以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定文化自信,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文艺文联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进理论学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形成上级带下级的浓厚学习氛围。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坚持高质量发展就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都要把眼光聚焦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来,深入挖掘工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新工业题材、科技创新题材的文艺创作,传播高质量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东莞实践,努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要围绕重要节点策划开展重点文艺活动。要紧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虎门销烟185周年等重要节点,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这个头号工程,策划开展系列活动。要组织各协会迅速行动起来,强化资源链接,加强活动策划,深入挖掘亮点,优化呈现方式,进一步提升文艺活动的受众面、覆盖度和影响力,多向发力提升传播效能,讲好东莞故事,提升城市形象,在更大范围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为文化强市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要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人才培育。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创作,围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提高文艺创作的组织化水平。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10周年,围绕彰显时代新气象、反映湾区新发展、讴歌人民新创造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要全面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管理,建立文艺创作全链条管理机制,探索与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联合共建,合作探索新的签约创作模式,依托大型出版社的资源优势,全面优化题材规划、作品征集、评审签约、创作辅导、出版发表、推介宣传、申报冲奖等各环节,形成文艺创作生产的全链条管理机制。要抓好“文艺名家工作室”建设,做好跟进指导,为名家潜心创作、深入采风、课题研究、文艺交流、传艺授徒等活动提供服务,发挥文艺名家名师的引领作用,着力培养下一代青年文艺人才,使东莞文艺队伍成员结构有梯队、成长提升有机会、成果展示有平台、成就发展有空间,提升创作成果孵化率。
要推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定工作。推动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定工作已经列入“东莞市2024年文化强市集成式改革计划”,是7项重点改革事项之一。要抓紧摸清全市新文艺群体底数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文艺人才数量,建立数据库和人才库。要尽快与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组建评审委员会和评审专家库,设立评审职称,打通评审渠道。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好评审服务,吸引新文艺群体积极申报,切实为新文艺群体办实事。
要扎实推进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导入高端资源,与国家级文学集团、协会合作,打造国家级有影响力的文学地标。探索与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下辖的作家出版社、《十月》杂志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合作,建立采风、创作、文学研究基地,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结合国内省内大型文学活动如“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等,在作家村承办相关子活动。引进高品质活动品牌,与省作协合作举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学奖(榜)”,积极促成全国全省权威文学赛事、文学培训交流活动落户作家村,以每年1场的“国字号”大型文学活动吸引全国作家集聚作家村。继续办好“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东莞文艺论见”等品牌活动,线上线下持续开展文学座谈会、作品分享会、作家采风行等活动,拓宽文学创作交流平台。加强与省作协合作,建设《作品》杂志乡村编辑部,协商出版杂志分刊《作家村》;与花城出版社等国内品牌出版社合作,每年出版作家村作家文丛。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修订完善《中国作家第一村管理办法》《中国作家第一村章程》等管理制度,调整作家入驻门槛,对作家获得荣誉、作协会员身份等进行综合评估,打破区域限制,广泛吸纳全国优秀作家进驻作家村。完善组织架构,聘请国内文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评论家担任村长、名誉村长、发展顾问,集思广益推动作家村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一审 | 许小文
二审 | 刘定富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