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奋力推进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3月5日晚,“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之“漫谈董其昌的书画艺术”在东莞市文联二楼礼堂开讲。故宫博物院专家汪亓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渊博的历史知识,引导听众走进这位晚明书画大师董其昌的艺术世界。
董其昌(1555—1636),晚明艺术大师。他工于书法,擅长绘画,创作既讲求师古,也追求出新,笔墨重视拙中带秀,从而彰显平淡天真的个人风格。与寻常书画家有所不同的是,他还精于鉴赏,喜言理论,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等著述行世。
本次讲座由东莞市文联主办,莞城美术馆、东莞美术馆联盟、东莞博物馆联盟承办,东莞文学艺术院、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协办,以“全国第三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览”在莞举办为契机,特邀故宫博物院专家深入了解董其昌的绘画和书法的风格特点与发展脉络,探寻其艺术成就,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书画论皆成大气,系统解密书画宗师“怎么练成的”
“董其昌是广为人知的晚明书画宗师,其作品有着广泛的艺术生命力和影响力,受到不同时代艺术家的关注和研习。”讲座上,汪亓通过海量的作品,详细介绍了董其昌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分析了董其昌不同时期在绘画、书法上的探索和创见,系统展示了“董其昌是怎样练成的”以及其艺术贡献对后世的影响。
汪亓介绍,董其昌擅长书法及山水画,师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隽朗,气韵深厚,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为“华亭派”杰出代表。其论画主张集前人之大成,自出一家。他要求画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总结山水画史,评述唐、五代、宋、元诸家。以佛教禅宗喻画,倡“南北宗”之说,虽失之偏颇,然意在区分不同画风,标举“士气”,推崇“文人画”。著有《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等。其书画与著作对明末以后书坛影响巨大。
讲座现场,汪亓将董其昌作品和相关故事结合为一体,让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位书画大师的艺术魅力。比如,他提到董其昌因书法不佳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从榜首拉下,落得了个第二名的挫折,刺激着他开始苦练书法的契机,最终成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提到他几次为官和归隐的起起落落,以及晚年遭遇“民抄董宦”挫折后对其生活和艺术的影响;也特别提到了董其昌的代表作《秋兴百景图册》和《关山雪霁图卷》,分析展现了董其昌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整个讲解平和不失生动,深入与浅出兼具,令现场观众能很好地、系统地了解董其昌其人其事,从而进一步了解其艺术。
“董其昌的艺术生涯中重抄录、重临摹。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临写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但他临写的作品中又融入了很多自己的创见和风格,从他不同时期的临写作品看,他在不断师古人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前人的优点,不断打造自己的风格,完善自己的作品艺术。”讲座上汪亓在分析董其昌书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时,还特别提到董其昌在书画研习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给东莞书画艺术家、爱好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论。
家门口可看真迹,鼓励市民进馆体验大师艺术魅力
汪亓在讲座现场还鼓励东莞市民多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董其昌书画艺术的魅力。他表示,目前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圳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地均藏有董其昌的画作,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欣赏和研究的机会。特别是正在莞城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览”,在其二楼特设“先贤名家篇”,特邀深圳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及莞城美术馆藏明清及近代书法作品,董其昌的真迹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其中,楷书作品《临褚遂良<乐毅论>卷》、行书《临颜真卿<争座位帖><送刘太冲序>卷》均是董其昌晚年代表作,难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其中,小楷《乐毅论》原是王羲之的小楷的代表作,后世临摹者众多,而褚遂良奉唐太宗召临摹的版本完美还原王羲之字形和神韵,深得书圣精髓。只可惜王羲之和褚遂良《乐毅论》真迹均已失,传世的只有历代拓本。而明代董其昌背临褚遂良《乐毅论》备受关注的版本。其通篇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字与字、行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以生拙取胜,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董其昌曾言:“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应酬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魏,断不在唐人后乘也。”因此,“董其昌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最多,次草书,次楷书,小楷书最为少见”。在《临褚遂良<乐毅论>卷》作品跋尾中,董其昌还阐述了他的书学观念和创作此卷的缘由“此六本,自唐至今,余犹及见,其二恨梁摹白麻纸真迹,为新都吴生所有,余为背临此卷与原本不甚相似,然亦不足异也。”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现场观众到莞城美术馆时能更好地欣赏董其昌的作品。”汪亓说。
底蕴与创新兼具,东莞城市特点与董其昌作品不谋而合
汪亓在讲座上还特别提到展览中董其昌作品与东莞的渊源。其中楷书作品《临褚遂良<乐毅论>卷》,曾经清代著名文士查士标、陈鸿寿收藏,后为莞籍古文字学家、收藏家容庚先生的藏品,后又经容庚先生家属捐赠给广州艺术博物院。该作品文首题跋:“董宗伯临禇河南乐毅论真迹,神品”,还有容庚先生的鉴藏印:“容庚秘箧”。行书《临颜真卿<争座位帖><送刘太冲序>卷》曾经清代嘉道年间文坛盟主、两广总督阮元收藏。后由容庚先生好友商承祚先生收藏,后经商承祚先生的家属捐赠给深圳博物馆。
“董其昌作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其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深受后世喜爱。”汪亓认为,董其昌的书画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充满创新精神。而这一点与汪亓对东莞这座城市的看法不谋而合。
据汪亓介绍,本次来莞开讲是他第二次走访东莞,陆续参观了东莞市博物馆、岭南美术馆、莞城美术馆、容庚故居、金鳌洲塔等文博、美术单位、文保单位,也观看了目前几个文博场馆中的大型展览,很受感触。让他在这里看到了东莞、广东深厚的文化底蕴、海纳百川的胸怀、走在时代前列的进取精神。尤其是东莞这座城市,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密的历史文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尚,以及浓厚的乡愁和乡情,让他对它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期望东莞能进一步深入挖掘本土历史人文,通过对历史文脉的梳理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东莞的这种底蕴、精神,共同推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不仅让东莞市民领略到了董其昌书画艺术的魅力,也进一步助力东莞文化事业的发展。现场有不少观众表示,通过专家的讲解,他们对董其昌的书画艺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让他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延伸阅读
汪亓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系,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中国书画研究,曾发表《康熙皇帝肖像画及相关问题》《论禹之鼎为王士禛绘制多幅肖像的原因》《仇英〈职贡图〉卷流传考略》《赵孟頫人物画中的“古意”》等多篇论文,编著《翰墨华光——故宫博物院藏现代名家绘画》《傅抱石》《张大千》等图录。曾主持筹备“20世纪上半叶绘画名家作品展”(2005年)、“赵孟頫书画特展”(2017年)、“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故宫博物院藏傅抱石绘画展”(网上展览)等展览。
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
本次活动为“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是东莞市文联打造的一项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通过邀请全国各地文艺名家来莞交流互动,涉及讲座、交流分享、采风、展览、调研、赛事等多种形式。旨在提升东莞本土文艺家的创作水平,强化东莞文艺发展规划和品牌构建,树立宣传东莞形象,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和文化高质量发展。
其中“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系列讲座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邀请了陈履生、贺绍俊、翟俊明、蒋述卓、苏星、冀彦伟、蔡焕松、程向军、李耀林、金元浦、胡乐民、于同云、王苏、李群芳、王莉、梅昌胜、高宏存、李敬泽、梁凡等众多全国各领域文艺名家来莞讲座,涉及文学、诗歌、美术、书法、摄影、朗诵、陶艺、舞台演艺、文化志愿服务、元宇宙、文化思想、流行音乐等众多领域,主讲话题前沿、内容深入丰富,广受观众欢迎,社会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