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东莞举行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

       9月28日上午,东莞市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在市文联一楼会议室举行。省作协专职副主席杨克,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部分签约作家代表及市文联主席刘锦明、各协会负责人、镇街代表参加座谈会,座谈会围绕“东莞市近年文艺奖不断突破的原因及征求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发布意见。
       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曹永阳介绍了近年来东莞市文化建设战略思路和有关配套政策。
       2002年东莞率先提出了建设“文化新城”的战略目标,打造“图书馆之城”、“文化广场之城”、“博物馆之城”。2010年,当国家提出“文化强国”、广东省提出“文化强省”战略时,东莞又启动实施“文化名城”战略,设立50亿元文化专项资金,着手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自2011年起,按照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和东莞建设文化名城的总体部署,东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积极推动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
       日前,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揭晓,东莞创作的音乐剧《妈妈再爱我一次》、歌曲《百年一梦》以及“中国作家第一村”村民创作的报告文学《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分别入选戏剧、歌曲和图书类优秀作品奖。这些作品的获奖,不仅填补了东莞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的空白,也刷新了东莞文艺精品获奖的最高纪录。
       曹永阳说,此次东莞获得多项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可以说是该奖项零的突破,对东莞文艺精品创作带来“强心剂”。也向世界证明东莞不是文化沙漠,东莞也是出文艺精品的地方。
       曹永阳说:“取得如此的成就和荣誉,证明了东莞不仅能制造玩具家具、服装鞋类、电子电脑等物质产品,还能创作精神文化产品。”
       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纷纷建言东莞文艺精品创作。
       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认为,目前,东莞扶持文艺创作的力度是全国最大的地方,东莞创作基础好,有很强的人才队伍,关键要选好题材,建议从现实题材着手,拿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作品来。同时他直言,东莞有很多好作品,但不是在广东省出版的跑到其他地方出版,这样对评奖很吃亏的。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认为,东莞有今天文艺创作的成就,得益于东莞这座城市的包容,“当年我在北京上海混不下去了,东莞才包容下了我。”王十月感言,不能认为作品没有获奖就等于作品差,东莞有大批有实力的作家。
       中国音乐剧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音协音乐剧艺委会会长周汉标说,自己在文化圈中打滚了25个年头,今年文艺创作迎来丰收,这得以于东莞文化土壤,下来文艺创作的作品要凭作品说话,靠老百姓掌声说话。
       报告文学《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作者、东莞樟木头作家村村民张雅文表示,她今年70岁了,去过国内很多城市,来到东莞作家村感受到氛围好,下来要潜下心来,蹲在东莞,感受东莞真实人文历史,为东莞写一部大型电视剧。
(文/东莞文学艺术院  图/王金春)
 
市文联主席刘锦明
 
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曹永阳
 
广东省作协专职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
 
广东省音乐文学会副主席;广东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杨湘粤
 
中国音乐剧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音协音乐剧艺委会会长周汉标
 
报告文学《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作者张雅文
 
座谈会现场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09-30 11:06:23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