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东莞文化强市·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在东莞市文联一楼“东莞文艺空间”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出席座谈会,听取了市文联、市美协、美术馆联盟,以及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入选作者、岭南艺象作品展入选作者、美术馆代表的工作汇报和“如何助推东莞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
会议指出,近日东莞美术界喜讯不断,其中七件作品入展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是东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成果体现,也是搭建“美术馆联盟”平台的成果初现。举办本次座谈会旨在进一步总结经验,广泛听取建议,推动东莞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东莞美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与东莞实际相结合。在推动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持续擦亮“育美东莞”品牌,推出属于东莞的美术发展理念,用理念引领东莞美术事业的发展,为东莞文化强市注入新的动力。特别是在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制造名城”,东莞美术事业要发挥作用,构建有态度、有坚持、有主张的制造美学理念,并在该理念的引领下,鼓励各艺术门类百花齐放,繁荣发展,从而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延伸阅读/
东莞市文联:支持文艺青年挑大梁当主角
“东莞文化强市·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东莞市美协主席刘浩介绍,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上,东莞取得了七幅作品,九位作者入选的好成绩,画种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漆画、壁画等,创历届之最,展示了东莞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这七幅作品分别是卢虹宇的水彩画《红色烙印》,顾翠滢的漆画《离宇宙更近一点》,曾文辉的版画《盛世山居·春》,李志国的国画《岭南春来早》,周书杨的国画《云间烟火是人家》,文征、赖铁聪、黄雪韵的壁画《创造之手》,姚根文的油画《红豆》。
此外,今年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与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主办的“岭南艺象——2024新时代美术创作作品展”上,东莞作者又取得优异成绩,其中51幅作品入选(占全部入选作品139幅的百分之三十六),17幅作品获优秀奖(占全部优秀奖62幅的百分之二十七)再创佳绩。
“这次东莞在国展、省展上表现优异,且入展作者大部分是年轻人,这就是东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成果体现,也是市委宣传部倡导下成立的‘美术馆联盟’平台的成果初现。”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表示,东莞是青春之城、潮流文化之都,加之近年来文化强市建设的推进和“是人才,进莞来”等政策的推出(东莞被授予“2023年最佳引才城市”和“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东莞成为年轻人追求事业发展和美好生活的乐土、热土,越来越多年轻文艺工作者集聚东莞。
“目前东莞新一代文艺工作者正在茁壮成长,本地‘90后’‘00后’投身美术等文艺事业的越来越多,如市美协683名会员,45岁以下的青年艺术家占比约为43%,本次入国展、省展的26名艺术家,有18名在45岁以下,占比更是高达70%。由此可见,青年艺术家正在走到舞台中央,正在逐步挑大梁、当主角。”张彤飚表示,青年是事业的未来,文联就是做人的工作。“我们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
据悉,近年来市文联将围绕第九次文代会确立“搭平台、育人才、出精品”的奋斗目标,发挥东莞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标杆作用,推动扶持奖励政策惠及更多文艺工作者,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抓好重点题材规划,指导扶持一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推进艺术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策划承办重大品牌活动等多措并举,推动东莞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其间,市文联更是重点关注青年文艺人才的培育上。如一年来的重点工作:配合市委宣传部全力抓好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软硬件建设,努力将作家村建成在大湾区有影响力,吸引全国文学名家集聚之地,青年文学作者培育成长之地;与花城出版社签订三年的文学创作“全链条”培育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一批年轻作家,帮助他们创作、改稿、出书,助他们成名成家;发挥“文艺名家工作室”传帮带作用,培育青年人才的成果正在呈现;启动“东莞文艺新实力”扶持计划;以及举办“东莞首届中青年书法篆刻提名展”等注重专业性和学术性,“代表省内中青年较高水平的展览”……
“我是一个对艺术充满憧憬的年轻人。这座城市的包容让我有机会在这里扎根成长,每天穿梭在繁忙的街道,感受这座城市的脉动。我常常是被那些平凡又伟大的工业形象所感动。这些感受最终又转化为笔下的线条和色彩,成为我艺术创作的动力。”青年艺术家、教师卢虹宇以自己的成长为例,认为校园的艺术教育非常重要,她从公共艺术教育推广等四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为东莞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培养更多青年人才和后备力量。
“良好的艺术生态和创作人才培养机制,是决定一座城市美术精品高度的关键,也是助力文化强市建设成效的关键。”青年画家文征则从本次入展全国美展的壁画作品谈起,盼望着东莞能够利用年轻潮流和制造基础厚实的优势,举办全国美展壁画作品展及其配套活动,“将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中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形成持续不断的培养模式。”
“青年艺术人才无论是能写、会画、会演、会唱的,都能在文联提供的平台上寻找到合适的位置,获得应有的关注和扶持。除了这次在国展、省展获奖的美术作者,其他的书法、摄影、曲艺、音乐、朗诵等各艺术门类的青年文艺工作者也开始崭露头角,逐渐走向舞台中央,扛起文艺创作的大旗,在文化强市建设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张彤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