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加强桥头镇与樟木头镇“中国作家第一村”的双向互动交流,促进“桥头文学”“中国作家第一村”两个文学品牌交流互动的常态化和多样化,8月8日,桥头作家一行应邀走进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国作家第一村”,开展文学创作采风交流活动。刘帆、莫小琼、赖燕芳、姜帆、莫凤珍、杨娟梅、苏婕智、李凌等作家与樟木头作协主席王康银等当地作家一起参加活动。
当天,适逢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人民文学》杂志社、樟木头镇人民政府、东莞文学艺术院主办的《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揭牌仪式暨《人民文学》“人民阅卷”东莞行活动在樟木头镇“中国作家第一村”隆重举行。桥头作家和樟木头本土作家及其他镇街作协分会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济济一堂,大家怀着对《人民文学》的敬仰和发自内心的热爱,相聚在文学的旗帜下,共同见证这一文学盛事。
《人民文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始终以先行者的形象出现在中国文坛,领风气之先。《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进驻“中国作家第一村”,这是一次文学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将为抒写“大湾区”新的城市文明贡献力量,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贡献文学的力量。
《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是已向中国作协党组报备、并在全国唯一挂牌的中心。《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活动是《人民文学》杂志社新推出的一个品牌活动,此次东莞行是该品牌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的第二场活动。
会后,桥头作家走访了位于樟木头镇官仓社区的“中国作家第一村”,详细了解作家村的由来和建设情况。大家不畏酷热、顶着烈日,穿行在古老气息与现代文明融合的巷道、小院、书屋,深入作家书院、打工文学之家、作家工作室、休闲文旅区、公共文化展演区、交流共享区等特色区域参观,当看到2024年1月16日才启用的作家村首批驻创工作室如今文气氤氲、散发着璀璨的文学光泽时,大家感到莫名的震撼。
文学的家园,作家的栖居地,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推进创研基地建设,让作家书院、驻创基地、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同步营运,未来,更多文学资源、创作人才将流向这里,文学与寻常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
桥头镇是东莞文学重镇,是闻名省内外的荷文化之乡,是东莞目前为止唯一的最高纯文学大奖——东莞荷花文学奖和全国小小说领域重要奖项——扬辉小小说奖的永久举办地,是中国小小说特色文化品牌名镇,是全国小小说的“桥头堡”,十多年来,“桥头文学模式”和全国小小说“桥头模式”蜚声省内外,是远近闻名的“文学之乡”,令外界瞩目。樟木头的成功实践,将给桥头文学带来新的启示和借鉴。
资料来源丨东莞市作家协会桥头分会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