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企石镇江边村,迎面而来的是极具古朴特色的岭南风貌。村中有两座祠堂刚修葺一新,是村文联有关社团的活动场所,平时村里的文艺骨干、文艺社团会员、文艺爱好者在此创作、组织活动等,文艺氛围非常浓郁,为整座古村带来了新的活力。 随着“文化强市”建设和“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东莞文联积极健全和完善组织建设,不断把组织向下延伸,建成市、镇、村三级全覆盖体系,让文艺在东莞大地根深叶茂,滋养人心,助力乡村振兴,繁荣文艺事业。 ■今年6月,广东省首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文联在凤岗镇油甘埔村成立 凤宣供图 今年6月,广东省首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文联在凤岗镇油甘埔村成立,东莞文联再一次实践和探索文联组织下沉发展路径,创新发展基础最小单位文联组织,最大程度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开启了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工作的新征程。 建成文联组织三级网络 让更多文艺人才和作品被看到 东莞文联及下属协会一直很注重组织建设,基本建成了市、镇、村(社区)三级网络体系,除了2010年设立的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外,比较典型的还有2016年在企石镇江边村设立的全省首个村级文联(全国首个古村落村级文联)等。 ■东莞市摄协摄影特色研学班在江边村开班 黄庆强 摄 作为国家最早一批古村落和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江边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艺氛围浓郁,成立有曲艺、摄影、舞蹈和书法等艺术协会,绘画、美术、舞蹈、武术等各个艺术门类也基本齐整。后经过市文联深入调研和讨论,江边村文联于2016年年底挂牌成立,不仅是广东省首个村级文联,同时也是全国首个古村落村级文联。江边村文联的成立也标志着东莞文联组织开始向最基层单位延伸,东莞文联三级网络体系建立。 自成立文联组织后,江边村借助该组织平台,为村文艺团体提供联络、协调等服务,引领村文艺团体更多、更广地与市各级文艺团体进行交流融合,使文艺真正根植于村,服务人民群众。相继成立了曲艺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书法协会等多个艺术社团,同时被授予为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东莞市摄影家协会采风基地等,为当地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江边村醒狮协会培训现场 黄庆强 摄 “成立村文联后,村里的文艺活动更加丰富了,大大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江边村摄协主席黄庆强告诉记者,从曲协到舞协、摄协、醒狮协会等,江边村的协会组织不断增加,与市、镇协会的联系、合作得到加强,为协会会员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增强了村中文艺作者和爱好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村的建设中来,为江边村的文化发展、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日新月异。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表示,成立村级文联组织,实现市、镇、村(社区)三级文联组织网络体系的建成和不断完善,是东莞创新发展基层文联组织形式的一次实践和探索,对于落实新时代文联基本职能,切实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文艺赋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江边村武术培训现场 黄庆强 摄 《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对东莞文联这种高程度组织化的建设给予高度肯定,认为东莞文联将组织下沉到最基层之中建设文艺之家、文学之家的探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基层有很多的文艺、文学爱好者,对文艺和文学的渴望非常大。但他们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去感受文艺、文学的魅力,接触到比较好的文艺、文学资源。”陈涛表示,如果有了这样一个组织,从省级到地市级到县级再到村级,就能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文艺、文学生态,能更有利于文艺、文学爱好者。一方面有利于他们去感受文艺、文学的魅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队伍,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能被发现被看见。 注重发挥村级文联作用 切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江边村聚焦“新产能+古村活化”,突出打好“发展引领、产业建设、环境提升、古村活化、党建引领”组合拳,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以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持续焕发历史文化名村风采。 ■江边村“三月过宫”文化节 黄庆强 摄 其间,江边村注重发挥村级文联的作用,先后成立村曲艺协会、舞蹈协会、书法协会、醒狮协会,并引入市级非遗“咏春拳”开办教学点,凝聚起一批有智慧、有热情、敢担当、敢创新的基层文艺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文化活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已举行了春节舞狮贺岁、元宵古村落游园欢乐会、“看见·百村千变万化”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摄影创作系列活动;江边村“三月过宫”文化节;咏春拳非遗展示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江边村市级非遗“咏春拳”表演 黄庆强 摄 凤岗镇油甘埔村文联成立于今年6月21日。该村作为广东省美丽侨村,成立广东省首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文联,标志着东莞市文联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向村一级延伸,文艺队伍再添新军,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工作开启了新征程。 据凤岗镇委委员、文联主席熊赟介绍,油甘埔村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良好的文体设施基础和文艺社团组织,为成立村级文联打造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村已成立了摄影协会、舞蹈协会、客家山歌协会、文学阅读会等10个社团,在册会员人数300多人,其中不乏国家级书协、摄协会员,以及省、市级各类协会会员等。在村文联、各协会的推动下,村级各项文体活动得到了常态化开展,为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凤岗镇油甘埔村文联揭牌现场 凤宣供图 油甘埔村文联主席江颖聪也表示,村文联成立后,更有利于统筹全村文体工作,如团结会员,做好方向引导和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制度,强化保障,推动村文联规范发展;结合本土文化生态,创新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等,对推动“百千万工程”客侨文化典型村的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以前搞活动,各文艺协会各搞各的,村文联成立后,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文艺之家,可以互通有无,加强合作,共同进步,一定能够更好地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好地把油甘埔村建设成为‘客侨文化’典型村。”油甘埔村文联委员、客家山歌协会会长刘桂芳说。 ■凤岗镇油甘埔村文联成立活动现场 凤宣供图 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江祎霞表示,油甘埔村成立首个“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文联,是创新发展基层文联组织形式的再一次实践和探索,对油甘埔村乃至凤岗镇文艺事业发展和赋能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有利于利用文联的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文艺创作,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做好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