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文艺周末 | 诗词鉴赏:《瞻仰林则徐像见木棉》赏析(作者:陈春燕,点评:范雪芳、于汗青)

编者按

  林则徐是清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和诗人,他在任广东巡抚期间,严禁鸦片贸易,并主持了虎门销烟,有“鸦片战争之父”之称,为民族复兴和民族尊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爱国精神和正义行动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红木棉常常被用来象征英雄主义和革命精神,因其开花时的景象壮观,花型如一个个喇叭,又像一只只火炬照亮着前方。林则徐的精神亦如火炬,照耀着整个世界,激励着人们为民族独立、尊严和进步而奋斗。

  本期的诗词作品,是作者站在英雄的雕像前,同时也站在英雄树下有感而作。我们跟随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动,看作者笔端的运行轨迹,或有所得。


诗词点评 

瞻仰林则徐像见红棉

陈春燕

一漱春风雨后催,虬枝渐次上层台。

此身已共青云立,岂止人间照眼开。

  于汗青点评:作者这首《瞻仰林则徐像见木棉》诗,用木棉花(亦称英雄花)来映衬民族英雄林则徐,虽是实景,亦见作者巧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转结得法,“此身己共青云立,岂止人间照眼开”,全诗境界大开,让人眼前一亮。

  但也不得不说,标题上同时出现林则徐和木棉,起句和承句都未尽人意,另外感觉不到何为诗眼。

  范雪芳点评:此诗胜在立意。其巧妙的构思、深刻的寓意和优美的语言使人喜爱和赞赏。诗人通过描绘红棉树的生长态势和崇高品格,表达了对林则徐这位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英雄精神的赞美。诗中转结尤好,给人以浩渺苍茫之感的同时,也能感受一种超越时空的震撼与感动。红棉与英雄以独特的魅力和精神力量照亮了人间,这是两者内在的精神价值的高度肯定。


作者简介 

640.webp.jpg

  陈春燕,广东湛江人,现居东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东莞市凤岗镇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凤岗分会副会长。


点评嘉宾 

1730960356328590.jpg

  于汗青,本名:于开荣,原籍四川宣汉,现居广东东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会员,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华诗词学术交流会副主任,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助理,现任《星星诗词》编辑,广东科技学院特聘专家,广东云谷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来发表各类诗词二百余首,获全国各类诗词楹联大奖三十余次。

640.webp (2).jpg

  范雪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楹联学会理事,广东省作协会员,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华诗词学术交流会常务副主任兼执行秘书长,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玉兰诗社社长。作品散见于纽约华人杂志《综合新闻》《诗刊》《中华辞赋》《中国楹联报》《清明》《时代文学》《飞天》《华语诗刊》《特区文学》《当代诗词》《岭海风骚》《星星诗词》等。


资料来源丨东莞市诗词楹联学会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10-26 14:20:18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