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文艺周末 | 摄影佳作欣赏——钟致颖:镜头下东莞穿越千年的文化遗产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28.jpg

“莞·藏”精品

——镜头下东莞穿越千年的文化遗产

■ 钟致颖

东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每一件出土的文物都是其文明发展的见证。它们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对东莞的文化认同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摄影人,我有幸参与东莞博物馆《莞·藏 100》的文物拍摄,以摄影人的视角,追溯这座城市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历史演变。作为文物摄影师,过硬的摄影技术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即要做到对文物的真实记录——主体焦点清晰、画面反差适中、色彩还原准确、物体透视合理。而作为需要满足博物馆展览、出版、宣传和公众教育所用的导览性影像,就需要摄影师对文物有更深刻的理解,要通过对文物“形”的描摹来揭示文物内在的文化特质——“神”。

以下是10件东莞出土的文物摄影作品,只是东莞考古的冰山一角,谨以历史时间排序来作简要描述。从考古学与中华民族演变史中,相关摄影简介是不严谨的,但也希望从文物摄影中去激发人们对本土历史文化进程演变的关注。也突出摄影的作用与意义。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34.jpg

新石器时代圈足彩陶盘(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出土时间|2003年

出土地点|南城蚝岗遗址

彩陶盘的出土,展示了东莞先民高超的制陶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审美。它对研究东莞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促进了东莞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38.jpg

石锛(约公元前1000-前500年)

出土时间|1993年

出土地点|虎门村头遗址

石锛作为生产工具的代表,反映了东莞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它的出土,为了解东莞古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实物证据,加深了对东莞古代文明的认识。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43.jpg

商牙璋(约公元前1600-前1100年)

出土时间|1993年

出土地点|虎门村头遗址

牙璋的发现,证明了东莞在商代已与中原文明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不仅丰富了东莞的文化遗产,也强化了东莞作为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的地位。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45.jpg

西汉铜鼎(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出土时间|1990年

出土地点|东城桑园

铜鼎的发现,揭示了东莞在汉代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它不仅提升了东莞在汉代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也促进了东莞对汉代文化的保护和研究。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47.jpg

东汉陶屋(公元25-220年)

出土时间|1990年

出土地点|虎门丫纱帽山

陶屋模型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东汉时期东莞居住建筑的直观资料。它对研究古代建筑史和了解东莞古代居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也促进了东莞对古代建筑艺术的保护和研究。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49.jpg

晋青釉盘口陶罐(公元265-420年)

出土时间|待考

出土地点|东莞出土(具体地点待考,谭才均送)

青釉陶罐的出土,反映了晋代东莞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它对研究东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东莞的陶瓷艺术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51.jpg

北宋堆塑亭台人物纹陶魂坛(公元960-1127年)

出土时间|待考

出土地点|虎门南栅出土

魂坛的出土,展示了北宋时期东莞陶瓷艺术的高度发展。它对研究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也促进了东莞对宋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54.jpg

明石刻方形朱文“北斗星君之宝”(公元1368-1644年)

出土时间|1970年

出土地点|东门附近城基下

这方印章的发现,为研究明代东莞的道教文化和宗教信仰提供了实物资料。它对理解东莞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具有重要价值,也丰富了东莞的宗教文化景观。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56.jpg

明绿釉陶鹅(公元1368-1644年)

出土时间|待考

出土地点|待考

绿釉陶鹅的出土,不仅展示了明代东莞陶瓷工艺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特点。它对东莞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文化认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458.jpg

明嘉靖东莞学宫铜爵杯(公元1522-1566年)

出土时间|待考

出土地点|待考

铜爵杯是明代东莞学宫的遗物,更是东莞文化教育发展的见证。它对研究明代的教育制度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促进了东莞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传承。

文物摄影,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它要求摄影师在技术与艺术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将那些沉默的文物跨越时空的界限,与现代人进行对话。爱东莞,所以我更热爱摄影。在镜头下,东莞的千年文化遗产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它们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东莞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41125114506.jpg

钟致颖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大画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大画幅摄影协会创始会员、理事

东莞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企业家摄影委员会主任、文艺维权委员会副主任

东莞市莞城街道文联副主席

东莞市摄影家协会莞城分会会长

资料来源丨东莞市摄影家协会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11-23 17:00:47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