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东莞市文联、东莞文学艺术院主办,东莞市作协、东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东莞市青年诗歌学会承办的王一丁骈体文代表作《东莞赋》《樟木头赋》专题研讨会在市文联会议厅举行。市文联主席刘锦明,樟木头镇党委委员、中国作家第一村副村长詹振锋,《诗刊》高级编辑、著名诗人叶宝林,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南翔,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柳冬妩、副主席胡磊,市作协副主席杨双奇、何超群、方舟,市青年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皮佳佳以及苏仲权、张一文、蒋楠等十多位作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皮佳佳主持。
为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传递社会正能量,展示东莞正面形象,市文联组织举办了此次专题研讨会。《东莞赋》将古老的文学书写样式和鲜活的东莞新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由古至今,言物记事,从莞邑人文历史,到岭南大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期东莞的转型升级,气势宏大,语言华丽。而作品《樟木头赋》则以樟木头为创作基础,大开大合地描绘了樟木头的风土人情和精彩生活。与会领导及专家各自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解读与阐述。
著名诗人叶宝林在发言中说:“《东莞赋》开篇铺张,很有句式,辞藻也是比较好,这里面有对偶,觉得都很好。这两篇赋,总的感觉是,思想容量,情感分量,包括艺术含量,都值得称道。”
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南翔认为:这是一篇有内涵的、有气势的、有审美的这么一篇赋,比如说这个历史人文中,将东莞重要的历史遗迹,以及重要历史人物袁崇焕、蒋光鼐等都提到了。
市评论家协会主席柳冬妩说:“王一丁的赋在用典、对仗、铺陈、换韵等方面都很讲究,骈散结合、句工词丽,借景生情、情景交融,给人以审美愉悦,唤起了我美好的文学记忆。”
东莞评论家胡磊认为:岭南文化多元包容,不仅催化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也催化着文学艺术的发展。近年来,作家王一丁以具体地域为对象,对其故乡湘西洪江,东莞、樟木头等进行了热情的歌吟和书写,先后写出了《洪江古商城赋》《麓山赋》《东莞赋》《樟木头赋》等经久传诵的赋作。他对现实人文的理性反思和诗意观照,体现了作家对历史人文和时代生活意义的新理解、新发现,为我们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提供了诠释和注脚。
作家王一丁在莞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现为“中国第一作家村”村民。葆有一颗诗心的他怀着对这个城市的赤诚之心,写下这两篇作品,希望为东莞城市正名,传播东莞正能量。研讨会上,还灵活穿插了《东莞赋》和《樟木头赋》朗诵环节,著名艺术家一舟和东莞市朗协副主席韩芳倾情朗诵,增强了氛围和作品感染力。
(文/东莞文学艺术网 图/饶钦勇)

研讨会在市文联举行

市文联主席刘锦明讲话

樟木头镇党委委员詹振锋讲话

著名诗人叶宝林发言

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南翔发言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柳冬妩发言

著名朗诵艺术家一舟朗诵《东莞赋》

东莞市朗协副主席韩芳朗诵《樟木头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