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文艺周末|我与东莞文联的故事——杨双奇:金色钥匙打开记忆的大门

一把金色的钥匙,既开启了东莞文学艺术的大门,也开启了作家文学创作的深邃之门。从用夹板装起来,仅七八平方米房间,到宏大典雅的岭南建筑,杨双奇记忆中的东莞文联和现在的东莞文联总是对比鲜明。每当这位老前辈从文联大楼的芳草地上,抬头遥看那多角形天空,看着那一扇扇门窗,当年的那一把带着些锈渍且散发着金色的钥匙,就在脑海中重现,打开记忆的大门。

  问:作为文艺界的老前辈,听说您当时来东莞、到东莞文联工作的过程充满了偶然,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背后的故事吗?

  杨双奇:是的,到东莞进入市文联工作,是件特别偶然的事。原来我在老家,就是做这方面工作的,但一个人做什么事太久,就不愿再去。本来我在惠州,找到了如愿的单位,哪晓得在朋友家收拾行李,问回家要不要经过东莞时,在部队工作的朋友赶快说,在那里有朋友?那得去看看。一时间就来了极大兴趣。来东莞联系了几个部门,不想都落了空。偶然路过向阳路二号,看到了在西城楼外,凤凰台前的文化大楼。文化局的牌子就挂在那里,心想顺便进去看看,或者有个机会?当时进去,一个个子高大的男人在跟同事说着什么,看见正要进门的我说,同志,请问您找哪个?找局长。有什么事?想找他联系工作上的事。请您到对面办公室稍等。听到他嘴里,连着发出来两个请字。前面还缀有同志这个词,后面还补上了稍等,我心里便有几分舒坦。进办公室一会,先前叫我坐的那人进来,和蔼地把我叫到隔壁办公室,可坐下来也不客气:你是什么情况?把我简历和资料给了他。几经询问,我也对他身份几次确认。对方看着我笑了笑,从口袋里取出名片。我的天,原来就是文化局尹玉湘局长。……

  问:在偶然且充满戏剧色彩的机缘中,您到了文联工作,听说当时文联的办公条件非常简陋,能不能跟我们分享您第一次到办公地点的感受?

  杨双奇:当时人事科的叶家仔先带我认识了一圈相关的领导,可这个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到底在哪里?我跟着叶家仔回到文化大楼,他指着电梯对面一间房,叫我打开它,说:局长不是给了钥匙?  我想起之前尹局长从办公桌子的一个角落里,小心翼翼拿出来,交给我的钥匙。看着那薄薄肮脏的夹板门,迟疑地掏出来那把金色钥匙,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这应该不是我要进的地方吧。谁知道那门锁与钥匙只是轻轻一碰触,就像两位久别重逢的情侣,叮当一声就欢乐唱响了。原来这过道里用夹板装起来,仅七八平方米房间,就是一九六二年成立,筚路蓝缕了三十年的东莞文联办公室。有着数年尘埃的房间,中间是三张呈丁字形摆放的办公桌,靠墙有张长木沙发,三张办公木椅子。尽是灰尘的双门夹板柜子里,有些东莞县文联信封,稿子之类纸张,和隔壁那个房间,共用着一个三扇窗户。

  问:当时是艰苦又火热的年代,虽然办公条件简陋,但是您来的时候正是东莞经济迅猛发展,也是文化建设、文艺发展的快速上升时期,当时您感受到的各个文艺战线的氛围是怎么样的?

  杨双奇:东莞本来就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风水宝地。看起来文联如此寒酸不堪,可是文艺人才却藏龙卧虎,文艺创作上更是成绩斐然。早年有挂职过县委副书记大作家陈残云,深入生活写成名动一时长篇小说《香飘四季》。张松鹤早年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画作设计。近则有谭日超的长诗《大沙田放歌》,还出了广东作协的专业作家陈庆祥,《黄金时代》主编卢锡铭,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郭同江等声名在外的文艺名人。前三届的东莞市文联,其实早就有了许多学会。文学会有东莞日报李逸江,钟镜铨,钟百凌等,旧体诗高手也大有人在,比如说老资格的教育家,莞城杨宝霖,茶山陈雪轩。摄影学会队伍庞大,有老摄影家温恒,城区文化站陈锦波等;书法学会很是热闹,老资格的有罗扬、何为、张检东、郑润铨。东莞文联的创会者岑贻立等中青代,美术学会画油画的有政协的唐灵,文化馆专干油画家叶向明,画国画的有黄泽森等,舞蹈学会有作曲家黄士超、黄剑平,舞蹈家何环珠、刘影等;戏剧曲艺学会有朱善、温池……各个学会人才百花齐放。尤其敬佩是杨宝霖先生学识渊博,文史功底深厚。当时无网络也赖翻辞书,遇事则电话询问,哪怕是三更半夜,宝霖先生则时时可以立即作答,且精准细腻。

  问:您当时到了文联后主要负责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实践对您的文学创作带来哪些启发?

  杨双奇:当时我首先做的就是筹备召开东莞市第四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工作。在两位主席的领导下开始走访,收集资料进行摸底。当时学会门类不太细化,加上原来遗留下资料文件,大会文件起草对于我,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通过调查摸底,我们弄清楚各个学会负责人及各文艺爱好人士,各个门类创作情况。没有多久,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开幕词,领导讲话,工作报告,闭幕词、大会会议进行步骤,选举议程,全部都计划了出来。当时东莞市文学艺术界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是在荔苑宾馆召开的,会议上就文联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会后开始筹备办刊。于是《珠江潮》(《东莞文艺》的前身)杂志开始运作。后来我又到清溪三中搞工作队半年,热火朝天的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期间多次造访雁田村,长安镇,这对后来我写八集电视连续剧《天堂围》有很大帮助。同时我也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春暖花开》,这小说在2005年的广东省“争创三有好,争当时代先锋”文学艺术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得长篇小说金奖。现在《春暖花开》签约七猫文学网连载,易名《大风起兮云飞扬》六十万字。

  问:三十年来您一直活跃在东莞文艺的一线,虽然后来不在文联工作,但也经常来文联,每次来现在的文联大楼,您有哪些感受?

  杨双奇:虽然我后来到文化局工作,去了外事局的《东莞乡情》,但总是把东莞文联当成了自己的娘家。每次进到文联耳目一新的宏大建筑,心里总是有种不同一般的感受。 每当我从文联大楼的芳草地上,抬头遥看那多角形天空,看着一个又一个的门门窗窗,当年的那一把钥匙,如今衍生出来了多少把闪着金色光亮的钥匙啊,系在无数青春年少身上。这片美丽的热土,经无数人几十年的辛勤耕耘,横空出世了因天下人嘱目的东莞制造,而跻身现代化大城市之林。时光荏苒,每回站在高高的文联大楼屋顶上,看着迎面而来的如洗蓝天。总是感觉人生如梦。三十年后的今天,当年文艺俊才虽然然纷纷老去。百多万人口的东莞市,因有着二亿五湖四海精英先后齐聚,竟然汇成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上千万人口大城。为了感恩这片热土,多年来无论是在何时何地,我依然孜孜不倦敲击键盘,争取在有生之年,能为东莞文艺事业,奉献绵薄之力。

作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41217152855.png

杨双奇,土家族,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作协会员,原东莞市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陈本虚离婚记》、《野性湘西》《春暖花开》《非常情爱》、《让我们都活下去》等。短篇小说《清清沱江水》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湖南省文学创作奖。

资料来源丨东莞市作家协会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12-14 15:32:57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