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江入海的泥泞之地,到“双万”之城。东莞,这座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撤县建市40年来发展迅速,已蝶变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创新城”。
在东莞2460.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产制造出全球近1/4智能手机、1/4的动漫衍生品、1/5毛衣……工业发展是东莞城市化进程的底色。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在这里聚拢,“科创东莞”有了新注解。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文学的书写。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建设过、奋斗过。这期间,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打工文学(又名“劳动者文学”)也在东莞发展壮大,涌现了王十月、郑小琼等知名打工文学作家,在国内文坛引起高度关注。东莞打工文学作家群强势崛起,一支充满活力的“文学莞军”正在不断壮大,并形成了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等引人瞩目的文学群落。
新工业背景下,打工文学要如何适应新发展?东莞这座科技感十足的工业城市,承载着多年的经验和记忆,又将带来怎样的文学想象?何以东莞,文学作答!2月27日起,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文艺名家东莞行暨“东莞文学四十年的经验、记忆和想象”主题分享会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名家、专家学者一起走进东莞,调研探讨东莞城市发展新变化,聚焦“东莞文学四十年的经验、记忆和想象”这一课题,为东莞文学创作发展探索更持续有效的发展路径,共同探讨新时代劳动者书写的发展趋势,为东莞打造文学品牌、建设文化强市凝聚共识、积蓄力量,用文学力量更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资料来源丨羊城晚报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