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东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发言“言值”满满 ,为推动东莞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微信图片_20250228092717.png

  2025年2月26日,东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多位政协委员聚焦科技创新、“百千万工程”、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等热点话题及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建睿智之言 ,献务实之策, 添发展之力,为东莞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董斌:助力“百千万工程”,共绘莞邑新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228092723.png

  董斌在发言中说,“百千万工程”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协委员作为这一工程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应积极发挥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委员知情明政渠道有待拓宽,资源整合与专业优势发挥不足,长效参与机制尚不完善,这些问题制约了委员参政议政职能的有效发挥。

  为解决这些问题,董斌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拓宽委员知情明政渠道,建议市政协协调党政部门为委员提供便利,让委员能够深入了解政策背景和实际情况,撰写高质量提案。二是强化资源整合与专业优势发挥,建立社会力量资源信息库,促进委员之间以及委员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对接,实现资源精准匹配。三是健全长效参与机制,完善委员参与“百千万工程”的激励机制,探索将委员履职表现与社会荣誉评定、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发委员的内生动力。

  董斌表示,“百千万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协委员应积极履职尽责,为东莞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沈度:坚定本土文化自信,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228092730.png

  沈度在发言中说,东莞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从古老的龙舟文化、莞香文化到近代的虎门销烟、岭南画派,再到如今的潮流文化、制造业文化,展现出多元性与创新性。然而,在快速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东莞传统文化面临诸多挑战,一些古老技艺后继无人,部分历史遗迹面临消失风险,传统民俗活动的参与度也有所下降。

  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东莞优秀传统文化,沈度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在文化传承方面,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整理,修缮历史遗迹,鼓励民间艺人收徒授艺,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编写具有东莞特色的乡土教材。二是在文化创新方面,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赋能,鼓励企业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三是在文化传播层面,利用新媒体平台讲述东莞文化故事,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加强与其他城市的文化交流合作,将东莞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

  沈度表示,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东莞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为东莞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

童欣:加强大科学装置支持力度,推动东莞科技创新

微信图片_20250228092737.png

  童欣认为,大科学装置是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支撑,对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东莞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的属地,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创新高地。然而,目前东莞对大科学装置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方面,科研项目经费和本土企业用户培育仍显不足。

  为此,童欣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对基于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开展的科学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项目等方式,促进装置的开放共享和成果产出。二是推动大科学装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成果在莞转化,依托大科学装置布局面向产业的科研方向,引进国际顶尖科学家和科研团队。三是制订相关政策,推动大科学装置与企业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设联合研发机构,共同承担国家、省的重大科技专项。

  童欣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希望各界共同推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升级,支持基础研究工作,为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资料来源丨东莞政协、中国报道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2-27 18:00:20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