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何以东莞?文学作答!中国文艺名家走进东莞,共话东莞文学经验与想象

从东江入海的泥泞之地,到“双万”之城,东莞这座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经过多年发展蝶变,已然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科创新城”。

全球近1/4的智能手机、1/4的动漫衍生品、1/5的毛衣……工业发展是东莞城市化进程的底色,随着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聚拢,“科创东莞”有了新注解。

2025年,是东莞撤县建市40周年的年份,不仅是这座城回顾40年城市发展经验、记忆的重要节点,更是共同展望文学想象的书写、记录东莞的关键之年。创造了无数制造奇迹的工业之城的东莞,其“不惑之年”会与文学书写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何以东莞?文学作答!2月27日起,中国文艺名家东莞行暨“东莞文学四十年的经验、记忆和想象”主题分享会在东莞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原社长刘海陵,广东省文联二级巡视员、创研部主任、广东省评协副主席梁少锋等文学名家、专家学者走进东莞,调研东莞城市发展新变化,聚焦“东莞文学四十年的经验、记忆和想象”课题,共同探讨新时代劳动者书写的发展趋势,为东莞打造文学品牌、建设文化强市凝聚共识、积蓄力量,用文学力量更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指导,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主办,羊城晚报东莞全媒体传播中心、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承办。

微信图片_20250228171210.png

东莞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科创新城”

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文学莞军”强势崛起

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南方大地。1978年,虎门太平创立了中国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率先融入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1985年东莞撤县设市,更是为东莞经济腾飞、为东莞迈上发展快车道奠定了坚实基础。自此,东莞阔步迈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40多年间,在东莞2460.1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孕育了很多“世界之最”“全国之最”:全国最大的纱线现货交易市场,生产全球五分之一的毛衣;全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产地,生产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智能手机、全球近四分之三的电脑主板;全国近85%的潮玩和全球四分之一的动漫衍生品都产自东莞……工业的突围,成为了东莞城市化进程的底色。

微信图片_20250228171219.png

东莞以制造业闻名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文学的书写。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建设过、奋斗过。这期间,一种特有的文学现象——打工文学(又名“劳动者文学”)也在东莞发展壮大,涌现了王十月、郑小琼等知名打工文学作家,在国内文坛引起高度关注。东莞打工文学作家群强势崛起,一支充满活力的“文学莞军”正在不断壮大,并形成了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等引人注目的文学群落。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莞文学发展迈入快车道,大量打工文学作品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十月》《诗刊》等杂志发表、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选刊转载。这一时期,东莞涌现出王十月、郑小琼、塞壬、阿薇木依罗、丁燕、刘大程、莫华杰、周齐林、穆肃、洪湖浪、池沫树、袁有江、陶青林等多位知名打工文学作家,作品荣获全国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重要奖项。伴随着一批打工文学精品的产生,东莞打工文学作家群强势崛起,从东莞走向全国,成为中国文坛一道亮丽风景线。

与此同时,东莞对于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引进大量文艺人才,也一直关注、支持打工作家的成长。1998年,由《珠江潮》杂志更名的《东莞文艺》,以文艺创作为主体,为业余作者开设创作园地,培养作者、培育作品。2002年,东莞市文联创办打工文学期刊《南飞燕》。这两本杂志成为广大打工作家的文学发布平台,也成为东莞打工文学的主阵地,是许多作者走向文学创作之路的起点。2006年,东莞文学艺术院宣布面向全国作家开展签约创作,开创全国地级市之先河。2010年,“中国作家第一村”在樟木头挂牌,截至目前已吸引70多名国内知名作家、学者聚集于此。近年来,“作家村”作家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达500多辑,获市级以上荣誉达400多项,在国内文学界形成一道靓丽的文学风景线。

长期以来,东莞率先在全国打破户籍制度限制,出台政策帮助成绩突出的农民工作家、艺术家落户,并设立专项资金,先后对百余名农民工作家、艺术家给予扶持奖励,成功推动50多名“打工作家”在莞扎根创作,更成立打工文学创作培训中心,进一步加大对文学创作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东莞有30多位打工作家的打工题材作品,先后荣获了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百花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等重要奖项。最近几年,以塞壬、丁燕、莫华杰、周齐林等为代表的东莞作家,创作了《无尘车间》《工厂女孩》《世界微尘里》《大地的根须》等打工文学作品,持续引起全国关注。

与此同时,打工文学评论家柳冬妩先后出版了《从乡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记》《中国打工诗歌研究》《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等影响深远的打工文学理论研究著作;东莞市作协主席胡磊在《中国作家》《南方文坛》《当代文坛》等期刊杂志发表大量打工文学研究文章,为外界了解打工文学打开另一扇窗。

以文学之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今年恰逢东莞撤县设市40周年。凭着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东莞从“三来一补”起步,发展为如今的科创新城、GDP破万亿,常住人口数破千万的“双万”城市。打工文学书写,丰富了东莞人的精神谱系,在宽广的世界视野中讲述东莞故事,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当下,随着东莞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城市面貌和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学是城市的一张面孔。我们用文学去叙述着城市的发展,也通过文学去认识、去感受城市的变化。东莞这座城,她留给2亿个在这里工作、生活、奋斗过的人什么样的城市经验和记忆,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文学想象?

一场文学高峰对话应运而生。在3月1日“东莞文学四十年的经验、记忆和想象”主题分享会之前,与会的一众文学名家、专家学者们用脚步丈量东莞,调研走访松山湖科学智汇城、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备、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X11潮玩旗舰店等地,实地了解感受东莞的新变化。专家们惊喜地发现,东莞这座“世界工厂”不仅科学味十足,还富含文学气息。

微信图片_20250228171224.png

 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

未来,这座城市的文学书写,会有怎样的可能?打工文学在新时代发展中,又会如何适应城市发展,找到更优的发展路径?这些都值得期待。

资料来源丨羊城晚报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2-28 19:00:39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