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浪潮中,东莞文艺志愿服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大众文艺发展之路,为城市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自2022年10月28日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以来,在多方支持与协作下,东莞以“八项举措”为着力点,全面推动文艺志愿服务,让文艺扎根大众、服务大众、繁荣大众文化生活。
一、织密基层网络,筑牢大众文艺根基
基层是大众文艺的源头活水。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后,迅速将工作重心下沉,全力构建基层组织体系。协会积极指导镇街、院校、文艺协会建立合作组织,截至目前,清溪、樟木头等10个镇街已成立8个分会和3个专业分会(分团)。其中,清溪分会作为全省首个镇街文艺志愿者组织和省文联三级联动示范点,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协会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注册会员数从成立之初的97人激增至500多人,镇街分会会员合计超3000人。协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在2027年实现全市文艺志愿服务全覆盖。这些基层组织成为汇聚本土文艺人才、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阵地,为大众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各镇街分会充分结合地域特色,打造“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东城埙文化分会依托传统器乐公益培训,每年举办惠民活动100多场次,不仅让本地居民受益,还将埙文化传播到全国诸多城市;樟木头分会凭借“中国作家第一村”的优势,每年举办30多场文学活动,在全国打响了文学品牌;清溪分会依托百子书院开展公益读书会和形体训练,年累计超50场次,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特色活动在基层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促进了社区和谐。
二、完善制度体系,激发文艺志愿活力
健全的制度是文艺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保障。协会成立伊始,便搭建起全面高效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和多项管理机制。
在学习方面,建立常态研学机制,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入研讨文化政策与文艺发展战略,确保文艺创作和志愿服务紧跟时代步伐。在人才培养与关怀上,建立人文关怀机制和人才培育机制。前者为文艺家提供创作引导和生活帮助,吸引和留住人才;后者与多所院校共建,邀请全国优秀文艺家走进校园,挖掘和培养青年人才,为大众文艺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为加强内部管理,协会建立岗责同步机制,制定了《财务管理》《理事职责》等多项管理制度,并设立多个工作委员会,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同时,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奖励,激励更多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此外,建立服务平台机制,协助文联搭建文艺人才资源数据库平台和文艺i志愿服务平台,为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协会百花齐放,打造大众文艺品牌
市各文艺家协会深入基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每年累计活动超400场次,并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市书法家协会实施东莞书坛“百千万工程”系列书艺活动,持续推进书法“七进”,定期举办“书法名家送万福进万家”惠民活动,还建立“一镇一品”镇街书艺交流展览。2024年1月-2月,活动场次超200场,2000多名次书法家参与,书赠春联和福字超15万付(个),让书法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市摄影家协会推出21堂金牌讲师公益课堂,12位讲师授课内容丰富,超千人受益。镇街分会开展的免费全家福拍摄公益活动深受市民欢迎,凤岗分会活动线上围观人次超500万,用镜头记录下大众的幸福瞬间。市音乐家协会依托贝达音乐厅,举办“乐在其中”志愿音乐活动,以音乐传递温暖与善意。市曲艺家协会深入镇街采风,创作了《决胜百千万》等10多部优秀原创曲艺作品,助力“百千万工程”。市中国画学会开设成人国画公益普及与专题创作课程,传播传统文化;市诗词楹联学会开展“诗词漂流瓶”等多元活动,覆盖51所院校,培育诗词人才,提升诗歌创作水平。
四、加强纵向联动,提升区域文艺影响力
东莞积极融入全国文艺网络,通过承办各类重要活动,提升区域文艺影响力。多次承办全国、省文联、作协的活动,如中国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项目高质量发展第四片区培训班、中国文联“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文艺志愿服务行动等国家级活动。在活动中,东莞展现出强大的组织执行能力。市文志协及分会代表多次在中国文联组织的四片区培训班上发言,分享本地文艺成果与经验。
东莞还与省文联、作协、文志协紧密联动,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三级联动服务点,承办了广东省文联“文化润疆”广东喀什文艺骨干培训班、“走进基层 服务群众”三级联动文艺惠民活动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这些活动促进了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了东莞在全国全省文化版图中的地位,也为大众带来了更丰富的文艺体验。
五、深扎企业一线,推动经济文化共融
工业是东莞经济的命脉,企业员工众多。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组织文艺家深入企业,活跃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协会与20个企业结对创建基地,邀请文艺名家为企业把脉,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精神、完善企业文化,探索文艺与企业共生发展的新模式。
先后为罗曼智能、慕思集团等众多企业和企业协会提供文化服务100多场次,丰富了企业员工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相互交融。以企业基地为原型,还催生了《观音绿》《湾区故事集》等本土企业题材小说,这些作品获得了省委宣传部、省作协的支持,以文艺成果助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发挥文艺优势,助力双拥文化建设
东莞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积极开展与部队的文化共建活动。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根据部队需求,为驻军部队提供活动创编、文艺辅导、歌曲创作等专业帮助。通过组织文艺志愿演出、举办“作家进军营”“艺术家进军营”等活动,丰富官兵文化生活,为军地联姻创造条件,配合部队做好官兵情绪疏导,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023年,协会组织200多名志愿者走进海军某部,举行“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暨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文艺志愿演出”。每年春节前,协会联合市书协组织书法家为岭南10多个驻军部队书写上万副春联和福字。协会还创作发行了《跟着你的脚步——东莞原创爱国军旅歌曲专辑》,用文艺作品展示双拥成果,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七、拓展服务范围,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协会积极助力“百千万工程”,组织文艺领军人才下乡建立驻创基地,帮助乡村整合文旅资源、发展文旅项目。在多个镇村开展文艺志愿培训、展览、演出100多场,指导文艺家创作乡村主题作品,拍摄乡村文艺短片和艺术美图,赋能乡村建设。
协会还将文艺服务延伸至韶关、贵州、新疆、西藏等共建省市。组织文艺家赴韶关偏远乡村与村民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共办“村晚”;深入贵州贫困乡村扶贫助困,传播音乐种子;联合深圳、广州等多市开展文艺志愿活动,促进区域文化融合创新。
在援疆援藏工作中,协会建立工作机制,为来莞的西藏和新疆文艺家提供创作便利,与新疆作家合作创作歌曲和油画作品,赠送本土题材油画给喀什文联,市文联组团赴新疆交流并举办摄影展,捐赠文艺作品,加强了与疆、藏两地的文化交流与情谊。
市文联打造了多个具有东莞特色的文艺志愿服务品牌活动,邀请知名文艺大咖来莞开讲,提升了本土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促进了社会文化氛围的整体提升,引领了无私奉献的社会新风尚。
八、创作精品力作,助推文化强市建设
协会组织文艺家深入基层,聚焦群众生活,将“送文化”“种文化”与“传精神”有机结合,催生了一系列本土正能量文艺作品,如《湾区故事集》《跟着你的脚步》等。这些作品让人民群众在文艺的熏陶中,感悟和认同主流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建设文化强市的精神力量。
展望未来,东莞文艺志愿服务将继续创新发展。一是构建“文艺志愿共生体”,创建“文艺志愿+”跨界联盟,与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15分钟文艺志愿服务圈”,与科技企业成立“数字文艺实验室”,与餐饮、文旅品牌合作推出“文艺服务餐厅”,实现文艺与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二是推行“全民文艺造浪计划”,发起“东莞文艺素人孵化行动”,开设“文艺技能擂台赛”,搭建“文艺星探”线上平台,激发大众文艺创作热情,孵化大众网红文艺IP。三是打造“元宇宙文艺空间站”,建设全国首个文艺志愿服务元宇宙平台,开设虚拟剧场、数字美术馆等功能区,举办虚拟演出和创作活动,为文艺发展开辟新空间。
东莞文艺志愿服务在新大众文艺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文艺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精神引擎和全民共享的美好生活方式,为文化强国、强省、强市建设贡献着独特的东莞力量,书写着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资料来源丨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