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中医智慧碰撞现代高校教育,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健康科学的盛宴正在上演!5月15日晚,由共青团广东医科大学委员会、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主办,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广东医科大学文化艺术系联合承办,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聂艳主讲的《五音科学养生》专题讲座暨学术研讨活动,在广东医科大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五音疗疾”传统理论为核心,通过跨领域合作,开启中医音乐疗法研究与实践的新篇章。
多方联动,共筑文化传承平台
活动由共青团广东医科大学委员会与人文与管理学院统筹规划,聚焦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需求的融合。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作为承办方之一,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播与志愿服务领域的优势,活动由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医科大学文化艺术系主任周彦冰教授主持,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中医音乐疗法专家聂艳老师担任主讲,协会副主席田爱华带领其专业团队负责辅助课程设计和现场互动工作;广东医科大学文化艺术系则依托学科资源,提供学术支持与技术保障,共同打造这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文化活动。
理论实践结合,解码五音养生智慧
聂艳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在音乐养生领域有着深入研究。讲座中,她依托协会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自身专业积累,以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向师生们讲解了中医音乐疗法中“五音疗疾”的千年智慧。从《黄帝内经》记载的五音与五行、五脏的对应关系,到角、徵、宫、商、羽不同调式对人体情志与脏腑的调节作用,聂艳老师将晦涩的中医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带领师生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养生奥秘。
活动现场,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不仅协助策划讲座内容,还精心准备了多首经典五音曲目进行现场展演。田爱华副主席与妻子琴儿共同演绎了古乐器埙萧合奏《白头吟》,文艺志愿者夏枫全程用古琴作为讲座的背景音乐,优美的传统古调旋律在教室中流淌,师生们沉浸在悠扬乐声中,直观感受到不同音调对身心状态的调节效果。互动环节中,聂艳积极引导师生参与讨论,针对大家提出的多个问题,如当前流行音乐对人体的影响、五音对人体的影响等多个问题,聂艳老师与志愿者团队结合文艺惠民实践经验,分享了众多实践建议。
深化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落地
广东科学技术学院就养老领域的研讨课题拟与聂艳团队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五音科学养生课题研究,并计划在广东医科大学开设专题研习班。广东医科大学朱祥磊委员表示,将依托学校医学专业优势,联合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共同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结合临床数据监测与音乐声学分析,探索五音疗法的标准化应用路径;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则将持续提供文艺志愿服务支持,助力研习班面向医学专业师生、临床从业者及市民开放,推动五音养生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
文化赋能健康,共建美好生活
此次活动是多方协同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实践。广东医科大学文化艺术系主任周彦冰是该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之一,他表示,未来将继续联合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推出“传统艺术进校园”“中医养生工作坊”等系列活动,以文化为纽带、以健康为目标,为师生及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养生新思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
资料来源丨东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