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文联动态

文艺动态|人民日报社赴“中国作家第一村”开展新大众文艺专题调研

5月16日,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率调研组赴樟木头镇官仓社区,就“中国作家第一村”开展新大众文艺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作家村”的建设发展情况,探讨新大众文艺的实践路径与素人写作现状,并与入驻作家代表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新大众文艺东莞实践。

微信图片_20250520182520.jpg

活动中,调研组先后参观了“中国作家第一村”展馆、打工文学之家、花城文学共建基地及作家工作室,实地考察了“作家村”近年来的建设成果及东莞大力推动文化领域建设的成效。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樟木头镇经济社会发展及“作家村”建设情况汇报,与会作家代表结合自身创作经历踊跃发言,就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新大众文艺分享心得体会,助力推动全省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520182525.jpg

调研组对东莞文化建设和“作家村”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也进一步了解了新大众文艺“东莞样本”在当前文艺发展的前沿性和重要意义。多次来莞走访的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表示,此次调研让她深刻感受到东莞本土文学创作群体的壮大和作品类型的多样化,“创作热情高涨,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学生态。”

微信图片_20250520182529.jpg

据悉,2023年,在省、市、镇、社区四级共同努力下,“中国作家第一村”实体村落项目正式落地。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三家巷建成41间作家工作室,并配套作家村展馆、墨隐书房、打工文学之家、驻创基地及服务中心等设施,推动“作家村”向“实体化”转变、功能向“多元化”拓展、平台向“产业化”延伸。

截至2025年3月,已有97名作家入驻“作家村”,其中国家级作家、评论家65人,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9人。“村民”累计出版文学作品近700部,获市级以上奖项500余项,其中7人获“鲁迅文学奖”,3人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延伸阅读】

刘琼:素人写作是东莞文学生态代表性现象

5月14日-16日,由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率队的调研组专程赴莞,通过现场采访、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形式,深入了解东莞新大众文艺实践。这是今年继今年中国作协机关报《文艺报》来莞开展“东莞写作群”现象专题调研,中宣部文艺局专程赴东莞调研新大众文艺实践后,又一次权威部门关注、调研东莞新大众文艺实践。

5月16日在樟木头镇官仓社区调研间隙,就文化强市建设和新大众文艺实践的话题,记者邀刘琼做了简短的访谈。

微信图片_20250520182532.jpg

东莞日报:您多次来过东莞,能否结合这次调研谈谈您印象的东莞?

刘琼:我大概来过东莞三四次,最远的是在20多年前,最近的是4年前。特别是四年前那次,印象非常深刻,感觉东莞的创作非常丰富多元。今天我们在这里做一个主题比较集中的调研,接触到的新大众文艺创作群体,特别是作家群体非常多,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和创作经历,感受很深。东莞的变化特别大,不管是风光还是文艺创作等,其变化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包括新大众文艺家和素人作家在内,不管是文艺群体还是文艺创作,变化都蛮大的。

东莞城市发展变化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文化建设。这个文化建设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我们一个人的变化,比如创作主体的变化。这个主体变化,一个是群体的规模变大,然后是创作的类型多样化,创作的热情和动力比较澎湃,比较喷发式地表现出来,并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机文艺创作生态环境。

所以,我们在一块讨论东莞城市发展的时候,从城市文化建设成绩不可忽视。可以说,东莞当年的文化凹地已成为过去,现在已变成一个文化高地。这确实是这么多年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别典型和特别突出的现象。

东莞日报:从打工文学到素人写作,您如何看待东莞的这个新大众文艺实践案例?

刘琼:那我们在最初提“打工文学作家”这个群体和这个“打工文学”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在当时一个特殊的一个时代背下提出来的。也可以说,所有的这样一个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比较方便表达和概括,当下的“新大众文艺”“素人写作”也同样。

那么,现在我们如何重新定位“打工文学”“打工作家”呢?实际上,这个是我们所有的在他乡写作这,都可能成为一种“打工”的写作类型。但是更多的是,我们现在能从中看到什么,看到的是什么?

其实,当年那个“打工文学”也是“素人写作”的一个起点,或者那个时期的素人写作的一个表现。但这一批素人写作从非专业、非职业,到今天,有的已经进入职业作家的队伍,更多的人已进入专业作家队伍,而且呈现出很多高水平的这样一个创作。实际上,这个是我们东莞文学生态的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现象。

资料来源丨东莞时间网

通讯员|沈汉炎

一审 | 张 璇

二审 | 刘 浩

三审 | 叶新源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5-05-20 19:00:22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