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莞事流芳

莞事流芳㉛| 袁崇焕,一身忠勇“顶硬上”

“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

640.gif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东莞市政协指导,东莞公共外交协会与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活动,以此讴歌先烈先贤,礼赞志士能人,传颂为祖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同时增强广大人民的自强意识和爱国情怀。

——编者

  导读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广东东莞人,明朝军事家。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崇祯三年(1630),他被阉党的残余势力所害。

袁崇焕,一身忠勇“顶硬上”

640.webp.jpg

  暴雨即将飞泻而来,那乌云缠搅的天边还留着一道破天的阳光。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烈烈的风吹起他的战袍,尘土扬在那张血土粘连胀红的脸上……

  那是一个内忧外患之世,明朝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千疮百孔,忧患从生。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冰天雪地,野兽横行,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

  孙承宗派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关内外各种力量的积极应战让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640.webp (1).jpg

袁崇焕纪念园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随之,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不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640.webp (2).jpg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见,劈空的闪电,战马应声跃起,仰天长嘶……

640.webp (3).jpg

  袁崇焕命令城外百姓带好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二十多天过去了,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640.webp (4).jpg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了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640.webp (5).jpg

  八个月后,袁崇焕又在锦州击溃皇太极的复仇之师,打破了八旗兵“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取得了明王朝自萨尔浒会战以来对后金作战的空前大捷。

  然而,世事难料。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罪名是“谋叛”。凌迟自宋代被确立为法定刑,大概可算是中国最残酷的刑罚之一,民间又称活剐,是一刀一刀地行刑,据说整个行刑过程甚至可以长达数天。不过袁崇焕的死没有用那么长时间,因为他最后被北京城的老百姓活吃了。明史载:“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啖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止剩一首,传视九边。”

640.webp (6).jpg

  袁崇焕身后事极为苍凉,家徒四壁,家人被流放三千里,一代英豪就如此被毁灭。

  还记得在北京保卫战当中,袁崇焕率领九千骑兵连夜兼程从宁远回师,“士不传餐,马不再秣”,身先士卒,矢林镞雨,马颈相交,在北京城下为一群辱骂自己为卖国贼的人浴血奋战。回想此情此景,这是何等的荒诞与伤悲?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似见当年的旧炮台燃起了火光、无数的血从城墙往下连绵。歇了战事的明朝一片寂静,天边有一只苍鹰冲破云霄,那应是袁崇焕的魂魄在召唤吧。

  链接

  袁崇焕的功与过,从明清之际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明朝名将袁崇焕一生戎马,卓越功绩是不可以被磨灭,有评:

从来志士易途穷,天下纷纷笑此公;

举世慧哉图自好,唯君痴笑做英雄;

仁心何罪偏加罪,战至全功不是功;

料得先生应脱帻,忠魂依旧保辽东。

——作者:任滋禾

(来源:网络)

640.webp (7).jpg

  电视剧《袁崇焕》开机仪式暨媒体见面会在东莞袁崇焕纪念园举行

  ●东莞是英雄袁崇焕的故里。为了将袁崇焕的传奇经历搬上荧幕,擦亮“袁崇焕故里”这一文化品牌,东莞市人民政府组织创作拍摄电视连续剧《袁崇焕》。2016年5月20日,《袁崇焕》在东莞石碣袁崇焕纪念园举行了开机仪式暨媒体见面会。

来源:《东莞故事》

- END -

  “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指导单位:东莞市政协

  主办单位:东莞公共外交协会、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东莞市作家协会、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

  声明:本文旨在传颂为祖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属于社会公益传播行为。部分选用的图片或引述的文字来源于互联网,仅作为相应内容的链接和印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一并向为本文作出贡献的人士致谢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1-09 12:08:35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