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莞文学艺术网!
11111
莞事流芳

莞事流芳㉗ | 著名哲学史家容肇祖

“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

640.gif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之际,由东莞市政协指导,东莞公共外交协会与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活动,以此讴歌先烈先贤,礼赞志士能人,传颂为祖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同时增强广大人民的自强意识和爱国情怀。

——编者

  导读

  容肇祖既是教育家,又是哲学史家,著有多部名作。他撰写了一部拓荒性的断代学术思想史著作《明代思想史》而一举成名,被学界誉为“里程碑式著作,断代哲学史的典范”,并被后人尊称为“明代思想史的泰斗”。

著名哲学史家容肇祖

640.webp.jpg

  比清静多一些,比喧哗少一些;比陈旧多一些,比新亮少一些;那条在黄昏里摇曳着记忆的巷子便是旨亭街。

  莞城旨亭街是一条普通的小巷,却走出了容庚、容肇祖、容媛兄妹三位享誉近代学林的大学者。容家世代书香,家富藏书,容肇祖与大哥容庚一样,童年就游弋在书籍的海洋中,家学渊源深厚,在舅父邓尔雅的指导下,容肇祖少年时代就熟谙深奥的《纲鉴易之录》,此外,更是遍览《长兴学记》《新学伪经考》《陈同甫集》《周濂溪集》《文史通义》等时人先贤的著作,得以窥探国学门径,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为他以后的学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40.webp (1).jpg

位于旨亭街的容家故居

  依仗扎实的国学修养和强烈的求学精神,少年容肇祖在东莞中学毕业后,随即顺利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后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那时候,五四新文化运动正风起云涌,北大汇集了来自全国的精英,在这期间,由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容肇祖成绩优异,常得名家垂青,一时间眼界大开,心潮澎湃。胡适、陈寅恪、鲁迅、陈垣等名声煊赫的前辈,都对这位莞乡少年欣赏称赞。

  胡适将其从美国带来的英文资料借给容肇祖阅读,指导他写出了《美国初期的思想变迁》,并发表在当时著名的《晨报》副刊。鲁迅先生将自己所著的、尚未付印的手写本《嵇康集》校刊本借给容肇祖,以帮助其完成关于嵇康的论述;并赠送他《汉代文学史》讲义,这对容肇祖后来完成《中国文学史大纲》大有帮助。一代史学大家陈垣先生十分看重容庚、容肇祖兄弟,在生活、学问上悉心照顾、提携……

  这些大学者对他不遗余力地赏识栽培,容肇祖也不负厚望,醉心典籍,精心撰述,发表著作多种,在文史哲多个范畴纵横捭阖,扬名于学术殿堂。

640.webp (2).jpg

《中国文学史大纲》

  1926年夏,容肇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此后辗转任教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并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权威学术机构,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深爱着的学术研究。

  1934年,容肇祖到辅仁大学任国文、历史、哲学三系的副教授。这期间,他遍读明朝以前诸家著作,掌握学术源流时代背景和对后世影响,取材广博,梳理严谨。按照明代不同学派展开,考证源流变化,论述思想实质,撰写了一部拓荒性的断代学术思想史著作《明代思想史》,因为此书,容肇祖一举成名,被学界誉为“里程碑式著作,断代哲学史的典范”。因其对明代思想史的开拓性贡献,容肇祖被后人尊称为“明代思想史的泰斗”。

  由于任教过不同大学的国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不同学科,加上他勤于钻研,教研相长,容肇祖的学术成果便涵括文史哲等多个方面。他的多种著作不但在国内出版,还被英、美、德、日等国家翻印,影响遍及海内外。

640.webp (3).jpg

《明代思想史》

  不少海外学者从中受益,对容肇祖深表尊崇,甚至不远万里来华请教。前苏联科学院哲学所所长谢宁,为编写《中国哲学史》,特请容肇祖撰写明清部分;美国学者马紫梅、日本学者志贺一郎、瑞典学者隆德尔等,都曾分别向容肇祖问学交流;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刘义胜四次登门造访;被蒋介石幽禁于台湾的张学良先生,生前曾对人声称,他喜读明史,而且希望“能与王崇武、容肇祖、翦伯赞三氏交换有关明史诸问题之意见”;容肇祖的学术著作,在台湾、香港和新加坡、英、美、德、日等地被广泛翻印作教材和参考书……由此可见其著作的广泛影响。

  容肇祖还是我国民俗学研究最早的拓荒者,更在文学史、目录学、古籍整理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学术贡献。他一生勤奋治学,直到晚年仍笔耕不辍,并一直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发展,1949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1年,容肇祖于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640.webp (4).jpg

《容肇祖集》

640.webp (5).jpg

《容肇祖全集》

  他曾在《自传》中描述目睹全国解放的盛况,说:“中国独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中国人,自我幼年以来,从没有像这样自豪过。”这种兴奋感,这种自豪感,正来源于他对祖国的热爱。正是这种拳拳爱国之情,促使他终生治学不辍,用自己的学识,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成就斐然……

640.webp (6).jpg

  滚滚尘世,风雨飘摇,无论世事怎样喧哗,灯火阑珊中,似见莞乡少年容肇祖被一层薄薄的阳光罩着,回眸处,风雨旨亭街又度几春秋。

(本文作者:李会展)

- END -

  “莞事流芳”70个东莞故事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指导单位:东莞市政协

  主办单位:东莞公共外交协会、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东莞市作家协会、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

  声明:本文旨在传颂为祖国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属于社会公益传播行为。部分选用的图片或引述的文字来源于互联网,仅作为相应内容的链接和印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一并向为本文作出贡献的人士致谢!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1-09 12:08:35  【打印此页】  【关闭

微信关注

移动门户